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 李懷岩 王攀 姬少亭)“普通百姓什麼時候能買得起房?”
“我是一名在上海打工的農民工,女兒面臨上學問題,我想問問,關於外來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中央有什麼新措施?”
這些出現在網際網路上的問題,都是直接提給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2008年的兩會召開之際,在中國幾乎各大新聞和門戶網站上,能很容易地找到名為“我有問題問總理”、“我向總理獻一策”的民意調查欄目。
僅據新華網的不完全統計,在該網上,至3月3日,各種提問、建言已經達到了3萬條,有150萬人次的網民參與。
在這些欄目裏,網民的留言有的簡明扼要,有的篇幅較長,多是直抒胸臆,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經過深入廣泛調查而在兩會上提出的議案、提案和建議,形成了互相補充、各具特色的局面。
一位網民説,我想請總理和我們一起思考,剛剛過去的雪災中,哪些做法是值得肯定,表揚和推廣的,有哪些做法還不夠,不到位,需要思考整改。
還有網民提出:“我想問總理,能不能研究給全國65歲以上的農民發退休金。每餐1元,每月90元,千百萬的老農可能就更開心了。”
人民網上,一位網民邀請總理來“強國論壇”作客。他認為,與其他言論渠道相比較,網際網路上的言論具有多元性、原生性、廣泛性等特點,同樣是傳遞社情民意的有效窗口,“總理也能更多地聽到一些真話”。
這項活動得到了中國政府有關網路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援。新華網、人民網、央視國際以及新浪、騰訊等中國知名網路媒體都投身其中。
新華網副總裁、副總編輯白林説,幾年前,新華網在兩會之際就率先推出了“向總理提問”的互動話題。實踐證明,隨著網民參與熱情的高漲,它有助於激發民眾的國家主人翁意識。
“在提問期間,網站的瀏覽量和點擊率出現了大幅提高的現象。”他説。
央視國際“我有問題問總理”欄目承諾,今年不僅鼓勵提問題,而且要切實做到“你的問題有回應”,以“真正搭建總理與民眾溝通的平臺”。
事實上,人民網、新華網等網站這幾年還在做一項工作——把網民的意見收集起來,向中央和有關部門反映。人民網社區管理部副主任肖紅説:“每天都有編輯對帖子進行分類整理,有關領導看到後很重視,有不少回應。”白林説,今年實行的節假日調整方案,有關部門就參考了網民投票的意見。
新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在看到網民給他的留言後,還專門通過新華網,給網民回信,稱“網路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觀察家們認為,網際網路産業的飛速發展和中國政府高層對網民意見從善如流的態度,正促使便利、快捷、互動性強的網路成為中國政府徵集民意的一條新渠道。
今年1月發佈的一份權威調查報告説,中國的網民總數已經達到了2.1億,佔到了中國人口總數的近1/6。
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兩會記者招待會上説,他已經注意到了“網民們知道我今天開記者招待會,竟然給我提出了幾百個問題……他們許多建議和意見是值得我和我們政府認真考慮的。”次年的兩會上他又提到了網民的意見。
正是這種鼓勵,使得中國網路媒體認為,“網民提問”完全能成為中國民眾參政議政的新形式。中央黨校教授沈寶祥説,網路成為“民意直達高層直通車”,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新景象。
在去年的中共十七大上,“民主”一詞在胡錦濤總書記的報告中出現了60多次,胡錦濤用較長篇幅論述民主政治發展,給人印象深刻。不少人注意到,“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被寫入了黨代會報告,特別是“表達權”,這是歷次黨代會報告中沒有出現過的3個字。
今年,各大網站還利用新技術,開通了短信互動模式,允許人們通過手機發送相關內容到網站上留言。
人們注意到,中國網民願意圍繞社會熱點事件展開長時間的討論,有時長達數周甚至數月。社會輿論將網路意見形容為“不在場的民意表達”,而將提出問題和建議的網民稱為“不在場的人大代表”。
然而,不是所有的網路言論都被允許傳播。“違反國家法律、誹謗人以及傳播謠言謊言的帖子,都應受到禁止。我們提倡網路言論的有序。”白林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