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聞》前駐北京支局長秋岡家榮,是“文革”前期惟一留京的日本記者。他後來創建了朝日中國文化學院,並任首任院長,同時擔任日中友好99人委員會創會總代表。
5月8日,80多歲的日本資深“知華派”秋岡家榮先生,在日參加了日本友好團體對胡錦濤主席的歡迎會。本文作者事後對他進行了訪問。
1968年中國只有9名外國記者
韓福東(以下簡稱“問”):1967年你來中國駐站之前,想像中國是什麼樣?《朝日新聞》派你來北京時,正是文革開始不久的時候,那時你對文革什麼感覺?
秋岡家榮(以下簡稱“答”):1943年我就去上海東亞同文書院留過學。我當時是日本全國性的公費留學生,所以我對中國感到很親切。
日中兩國有2000多年的交流歷史。其中大部分時間,中國以兄長的角色教日本一些東西,但這種狀態從明治維新時就發生變化了,日本開始向西洋學習。當時亞洲整體上都是被西洋侵略的狀態,但日本沒有站在亞洲的立場上,而是學習西方,想超越其他亞洲國家,這最終導致了日本侵略其他亞洲國家,成為一個軍國主義國家。
1967年11月我被《朝日新聞》派駐北京,那時中國外交部要我們注意看《人民日報》,不讓我看大街上的那些大字報,也不能隨便採訪人,所以中國當時發生什麼事我並不太清楚。當時我在居住飯店的屋頂上,看見很多碎酒瓶子,飯店裏面的服務員都參與了武鬥,但是我沒有親眼看到過武鬥場面。
從1968年到1969年這段“文革”最厲害的時期,世界各國在北京的記者只有9人,日本記者就只有我一人。當時中國和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和羅馬尼亞的關係很好。作為日本記者,關於日中關係的採訪是我主要的工作內容。所以當初各國的大使館都拉攏我,以期獲取中日關係的有關情報。
1950年南京曾挂日本國旗
問:日本和中國建交,主要是因為聽説中美要建交,還是出於利益考慮?
答:1972年,美國尼克松總統來中國訪問,可以説也促成了日中兩國邦交的進程。美國先於日本和中國和好了,但當時美國不願意讓日本先於自己一步和中國建交,而田中角榮先生(日本當時首相)還是這麼做了。美國不喜歡田中先生,後來田中在日本因貪污的罪名而被起訴。
問:中日剛剛建交的時候,聯合聲明中也提到了關於侵略的問題:“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你了解中國領導人對日本侵華歷史的態度嗎?
答:當時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是把日本軍國主義和日本國民分開來評價的。他們説日本軍國主義是壞的,但是日本國民也是被害者,把這兩個問題視為一個是不正確的。1950年在南京一個工業展示會裏,就挂了日本的國旗。當時南京人民特別氣憤,説為什麼把侵略自己國家的國旗挂在那裏?當時有中國共産黨幹部就説,壞的是日本軍國主義者,不是日本人民,而與這個工業展示會有關的是日本人民,不是軍國主義者。
南京方面還把南京受害最大的家族代表接來,讓他們和那些日本人接觸。我認為毛澤東和周恩來好的一點就在這裡,日本一些國民非常贊同他們當初的那些做法。所以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時候他們就非常氣憤,為什麼供奉軍國主義者的地方,首相去參拜?
問:但是小泉去參拜了之後,他的支援率反而上升了。
答:我想這不是因為他參拜靖國神社,而是因為其他的一些政策——比如説郵政民間化改革,導致他的支援率上升。
這次胡錦濤主席訪日,歷史問題也是主要議題,但是也對兩國關係的未來進行了展望。
中國人心理上會有更大包容
記者:你們這一代好像有很多老人,也許有對侵略戰爭反省的原因,對華友好的比較多。但是年輕的一代知華派是不是會越來越少?
秋岡家榮:中國現在是一個經濟發展非常快的國家。不像以前那樣,不管是我還是下一代的人,現在都不會非常意識到國家和國家的不同,因為現在是經濟時代。現在學中文的日本人非常多,我想在中國學日文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日本國內“親華派”最少的一個縣是山口縣,這裡出生的日本國民到現在有8個人當上了首相,最後一個是安倍首相。這8個首相都被認為是“反中派”的。但是安倍當了首相之後首先去北京訪問,和中國領導人握手,這是非常好的一個表現。
記者:日本好像還是有很多人擔心,認為不同政體下的中國是一種威脅。會不會在將來某個時候,因為什麼事件再次影響兩國的關係?
秋岡家榮:在日本有很多人認為,中國以市場經濟為主,所以應該算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但我還是認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共中央黨校的一位教授來過日本,我在這裡見過他,問他現在中國發展市場經濟是不是有可能變成資本主義國家,那位教授説不可能。
日中兩國沒有外交關係之前的5年,我在北京完全沒有不適感。我認為中日兩國在體制上確實是不同的,但是和中國人的接觸使我發現,他們非常包容,這是中國的美好傳統,我想以後也不會有變化。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人心理上會有更大的包容。(韓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