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系主任李俊介紹,這是中國第一個燃燒假人。在火場的高危環境中,優良的防護裝備能有效降低對消防員、逃生者的傷害。以往測試一般使用布料燃燒實驗,但該實驗無法反映其對人體作用的實際效果,容易在使用中造成防護不足。用燃燒假人模擬火場環境進行實驗,可更好地了解防護服的使用效果。該實驗室是國際上首個火場人體全身防護裝備燃燒實驗室。
據悉,該假人完全模擬中國人體型構造、可在不同活動姿勢下精準感知高溫熱流、精確報告身體皮膚燒傷程度。此外,它的關節均可調節,可模擬消防員的人體活動。李俊説,這將有助於研究者根據中國人的身體特徵,對救援活動中易拉扯的服裝部位、易導致布料空隙的部位作進一步改善。
據了解,實驗室的研究團隊隨後將對假人經燃燒後的數據進行分析。當天用作測試的防護服,正是目前上海消防機構使用的防護服。
研製防護服布料的東華大學化學纖維研究所所長胡祖明笑言,布料研發和燃燒試驗,正如“以彼之矛,攻彼之盾”。通過要求逐步升級的燃燒測試,研究者將更科學合理設計熱防護裝備,有效遏制火災、戰場和熱輻射等危險環境對人體造成的熱傷害。
據悉,最近東華大學研製成一種名為“間位芳綸”的高性能纖維,該材料可有效隔熱、阻燃,多年來一直受發達國家市場壟斷。該材料不僅可用於防火,也可作為電器絕緣的材料,被用於航空航太、國防和電子通訊等領域。(記者 鄒瑞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