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流浪乞討兒童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各地相關部門積極開展救助。記者日前赴上海、安徽等地進行調查發現,對流浪乞兒的救助遭遇一些困難。
其一,救助者熱心,被助者冷淡。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站長周政介紹,目前受助的流浪兒童大多是被愛心人士、警察和社會救助人員發現的,主動來到救助站尋求保護的兒童不多,乞討兒童和被拐兒童只佔很小比例;還有一些流浪兒童並非“被拐”,而是由父母親屬帶出來流浪乞討的。
其二,流浪兒童來源地和救助地對接不夠。上海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劉德才介紹,曾有一次,救助站的工作人員護送幾位乞討兒童回到位於西部某省的家鄉。然而,當工作人員回到上海時,其中的幾名兒童又在上海街頭乞討了。
其三,簡單救助,流於形式。安徽大學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翟年祥教授説,兒童乞討主要是貧困問題。如今,對流浪兒童乞討的勸阻、遣返等做法,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的情況下,仍然是治標不治本。“如果不解決現實生活難題,解救行動只能是一種臨時措施。”
調查
河南 4歲女童被“租”乞討毒打
8歲的河南泰康流浪乞討兒童芳芳很快就能實現她“漂漂亮亮扎辮子”的願望了:記者2月27日在上海時光整形外科醫院的病房裏看到,頭部纏了不少紗布的小女孩正躺在床上,眨巴著眼睛好奇地望著門外。兩天前,她在這裡進行了頭部疤痕切除縫合等手術,預計半個月就可恢復。
這個活潑的小女孩不滿4歲時被父親“租”給雜耍老闆,開始了長達三年的雜耍乞討生活。令人震驚的是,如果完不成任務或者不聽話,芳芳就會遭受雜耍老闆的毒打,“我哭了,他更打我,就不敢哭了。”手術前,她頭上留有一大塊傷疤。
“我現在覺得太對不起孩子了!”芳芳父親任尚田對記者説,“雖然家裏窮,但要是當初知道會這麼苦,怎麼也不會送孩子去的。”
上海 外地兒童寒假隨親屬乞討
11歲的小梅也是一名流浪乞討兒童。今年春節前,他由姑姑帶到上海,在地鐵裏向乘客乞討。當執勤警察發現後,小梅被護送往上海市流浪兒童保護教育中心。
小梅説,自己每天上午9點鐘進地鐵,下午4點“下班”,有時候晚上還會“加班”至10點半。“運氣好的時候我一天賺一百多元,最差一天也能賺到三四十元。”他説自己是從甘肅來的;而據工作人員了解,他其實來自寧夏。第二天,小梅的家人將他接走。工作人員介紹,小梅在家鄉讀四年級,只是寒假期間到上海乞討,家人已送他回鄉繼續上學。
據統計,上海市民政部門2010年共救助18歲以下流浪乞討未成年人3631人次。上海市流浪兒童保護教育中心負責人魏慶春介紹説,流浪乞討兒童中,有的是跟著父母親屬乞討,有的是在外流浪、生活無著,也不排除被拐賣、被脅迫乞討。
安徽 殘疾少年乞討月“租”300元
據調查,安徽省太和縣宮集鎮宮小村七八年前一度盛行帶殘疾兒童外出乞討,村民宮春治就是其中一員。他對記者説,自己有多年的B型肝炎病史,不能幹力氣活,家中經濟拮據,看到村裏不少人靠殘疾兒童外出乞討掙錢,他也在2001年“租”了一個十四五歲的下肢殘疾少年外出乞討,每個月支付“租金”300元。“這幾年,政府經常整頓,而且掙錢途徑多了,不大有人帶孩子出去要飯了。”宮春治説。
宮集鎮分管政法工作的副鎮長王清竹表示,針對宮小村的問題,近年來全鎮逐個入戶調查,情況大有改善。不過,仍有個別農戶還以帶兒童乞討為職業。近期一次全縣範圍的調查中,發現了兩起涉嫌帶殘疾兒童外出乞討的案子,5名當事人中1人被刑拘,還有4人被治安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