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職業乞討者。
許多人都在街頭見到過各式各樣的流浪乞討人員!或老或少,或殘或健全,他們都有各自博得常人同情,慷慨解囊,施以幫助的原因和理由。然而,記者從承德市救助站了解到,街頭那些讓大家“心酸”流浪乞討人員,幾乎都是職業乞討者,其背後都有一條借助社會愛心,牟取鉅額利益的鏈條。近日,一個迷途知返的流浪乞討殘疾女孩稱,老闆給她的任務是“一年乞討10萬元”。
任務:一年10萬
春節前,老家河南省開封市的21歲女孩雲鶯在“老闆”的帶領下,來到了山城承德。這個不大的山城,對於已經從事4年多職業乞討行業的雲鶯來説,只不過是她不停穿梭生活中眾多城市裏小小的一站。
雲鶯自小身患小兒麻痹,是個被遺棄的嬰兒,河南省開封市的一對夫婦把她撿回了家,將其撫養成人。由於行走不便,加上養父母早早離開人世,雲鶯被託付給親戚家照顧。對於一個平常百姓家,本就入不敷出的生活,再照顧一個殘疾人,雲鶯的生活並不幸福,而一次機會,讓這只困在家裏的“雲鶯”有了到外面世界討生活的能力。
一位老闆找到雲鶯的親戚稱,他可以給雲鶯謀得一份工作,因為在他的眼裏殘疾的雲鶯比健全人更適合。如果雲鶯親戚答應,這位老闆每年會給家裏付4000元的報酬,雲鶯每月的工資是1000元。這個看似“雙贏”的結果,讓雲鶯走上了一條漫漫乞討路。
雲鶯的工作是在老闆的帶領下,不斷的來往于各個城市之間,每到一個城市,早上老闆會將手下的幾個殘疾人送到這座城市最繁華街道上,依靠他們殘疾的身軀,博得路人的同情,收取或多或少的“愛心幫助”。
雲鶯説,他們一般在一個城市只待10多天,待下一波職業乞討人員到來後,他們會自動離去,儘管他們彼此並不相識,但避免“惡性競爭”是這一行約定俗成的行規。
2010年11月份,雲鶯來到了承德,這次她被老闆安排了一項“艱巨”的任務——找車“碰瓷”。一家制藥廠的車輛與雲鶯“不期而遇”,雲鶯本就纖細的腿被車撞成骨折。獅子大口的雲鶯“老闆”,心裏打的如意算盤並沒有得逞,這起事故進入了正規交通事故處理的程式,這讓“老闆”知難而退,不見了蹤影。自由了的雲鶯身體康復後,在拿到數萬元的賠償後,在承德市救助站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回到了河南老家。
前去護送雲鶯的承德市救助站書記王學明告訴記者,開朗的雲鶯在火車上跟他聊了很多,儘管4年多的乞討生涯自己並不情願,但生活的壓力讓她不得不無奈的做出選擇。拿著幾萬的賠償金,雲鶯告訴王學明,今後自己要用正當的途徑去討生活,因為她“欺騙了很多有愛心的人”。王學明告訴記者,雲鶯還告訴了他,別看自己看似弱不禁風,老闆給她每年下達的乞討指標是——10萬。
對於如何完成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指標,雲鶯稱找好乞討的地方、時間和目標人群最關鍵。隨著職業乞討人員的隊伍越來越龐大,完成的指標壓力也在增大,自己只完成過兩次。據雲鶯介紹,他們一天工作時間在八九個小時,週末不休息,面對大街上匆匆而過的路人,身體殘疾、未成年和老年乞討人員會引起較高回頭率。乞討的地方主要在距離金融機構、購物場所和飯店周圍,因為在這些地方出入的人群兜裏有“貨”。而乞討的時間也很關鍵,比如飯店周圍,剛吃晚飯,一些人剛喝完酒,行乞者會在此時採取“死纏”政策,有時借著酒力和礙于周圍朋友的面子,這些目標對象出手往往比較大方,成功率也比較高。雲鶯説,飯後時段佔到自己每天收入的5成多,除了平日裏要注意乞討時間,每逢過節,也是他們收入的高峰期。雲鶯稱,自從幹了這行,自己從未回家過個春節,因為春節裏她每天經常能完成上千元的任務。而對於目標人群,乞討人員以選擇老年人,女性和帶小孩的人為主,因為老年人更有惻隱之心,女性比男性愛心更濃,帶小孩的人希望孩子從小學會幫助別人或孩子看著乞討者可憐,會拉著大人獻份“愛心”。
雲鶯説,除了這些技巧,任務能否完成,還和其所在的城市有關。以承德為例,由於繁華的主街道只有一條,人口較少,因此一天完成100到200元已算不錯的成績了,面額大都為1元錢。而在北京等大城市,隨著人流量的增加,每天的任務也會成比例的增加。據雲鶯介紹,一般情況下,每百人中至少會有一個人會獻愛心。為了不讓目標人群有“審美疲勞”,行乞者在同一地點不能待超過兩天,在同一城市一般不超過半個月(一些大城市除外)。雲鶯稱,自己10萬元的指標在“行內”算中等偏上水準,因為“老闆”經常給他們講一些每年完成幾十萬任務同行們的故事。
對於部分職業乞討人員高收入的現實,王學明稱,這並不奇怪,“在和他們打交道的過程中,自稱每天能掙四五百的大有人在,每天掙上千元的故事也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