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上游流下的水黑如墨汁。(記者 史宗偉 攝)
“我不惜血本投資60萬元養魚,眼看年關將近,正是起魚出售的好時機,可滿水庫的肥魚竟被鑒定為毒魚,吃不得也賣不得……”昨日(12月9日),家住重慶市渝北區佳華世紀新城的龍定祥蹲在自己養魚的水庫邊,欲哭無淚。
辛苦一年養出一池有毒魚兒
“年底了,別的魚老闆都忙著撈魚賣,我這一庫魚,雖個頭肥大,卻只能呆在水庫裏張起嘴巴等食……”44歲的龍定祥,談及眼前的困境,非常苦惱。
“我是養魚的老手,不想這次栽得恁個深!”龍定祥稱,他從1988年就開始承包水庫養魚。2008年7月,由於原承包的水庫要進行病險治理,他與北碚區有關部門達成協定,取得了北碚區龍灘子水庫的經營權。
隨後,他購買魚苗、給水庫消毒、置辦設備等,加上一年來的飼料和人工費,共計投資約60萬元。“按養殖行業慣例,今年底就能起魚銷售!”龍定祥説,他害怕魚兒有閃失,不僅專門請人24小時照看,自己也三天兩頭往水庫跑,見庫中約35噸魚兒活蹦亂跳,他開始盤算今年的收成。
不想,一個滅頂之災卻不期而至。龍定祥稱,前段時間,水庫裏開始出現死魚現象,北碚區工商分局幾名執法人員對魚進行抽檢。上月初,他看到檢驗結果:魚肉帶有煤油味,不能食用。他被告知,所有的魚都不能出售,否則出了問題要追究責任。
“我得知這一結果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辛苦操勞一年,把全部身家押在魚上,沒想竟養出了一池毒魚,吃不得也賣不得。”龍定祥猶如五雷轟頂。
【現場試驗】
魚肉有股濃烈異味
起初,對工商部門的檢驗結果,龍定祥打死不相信:“我的魚看起來活蹦亂跳,條條肥大,賣相好,怎麼會變成毒魚呢?”隨後,他從水庫中撈起一條魚,自己煮來嘗試,果然一揭開鍋蓋,一股濃烈的煤油味撲鼻而來,魚肉不敢入口。
昨上午,記者趕到龍定祥的水庫,從水庫中釣了一條鯽魚,再從市場上買了一條同品種的魚,現場進行對比試驗。
被釣起的魚約0.4公斤,與正常魚沒多大差別,相反還顯得肥大,但魚鰓顏色比正常魚的鰓偏暗,聞不到異味。宰殺後,它肚皮內的黑膜比正常魚多,其他器官難見明顯異常。
隨後,記者分別用兩口鍋用清水煮這兩條魚。約10分鐘後,揭開煮著正常魚的鍋蓋,升騰起的是一股魚腥味;揭開煮著從水庫釣起的那條魚的鍋蓋,冒出一股濃烈煤油味,並夾雜著一股難以言表的臭味。除了氣味外,煮熟的兩條魚顏色、肉質等差別不大。
【工商證實】
抽檢魚帶有煤油味
北碚區工商分局市場監督管理和消費者權利保護科閆科長向記者證實,前段時間,該局接到消費者投訴,稱有水庫的魚帶有煤油味,再結合全國安全生産排查整治活動,他們對轄區市場、養殖水域等進行了一次摸底,抽檢的初步結論是,龍灘子水庫的魚有煤油味。
“我們的行政職權主要是流通環節,龍定祥水庫裏的魚屬於生産領域,其是否屬污染造成,以及污染情況究竟有多嚴重等,我們未做深入調查。”閆科長説。
【專家介紹】
魚被酚和石油污染
一條條鮮活的魚為什麼帶有煤油味呢?
水産專家、西南大學教授吳青認為,這是因為魚受到了酚類物質和石油污染。
他稱,工業污水若不經治理排放到自然水體中,極易對生活在裏面的魚造成污染。魚自身對這些重金屬污染很難進行代謝,有毒物質就累積在魚體內,在一定量的條件上,魚不會死,外觀也看不出明顯異常,但人食用後對身體有害。
隨後,記者沿龍灘子水庫搜尋,在水庫上方一條小支流的上游,發現大量工廠和作坊,其中一家無名作坊正在排污,大量暗黃色工業廢水噴涌而出,排到水庫中。
“我的魚怎麼辦?我昧著良心將它們撈起來賣,萬一消費者吃出問題來了怎麼辦?如果不賣,這些魚不僅需要吃飼料,我投進去的60萬怎麼收回?”龍定祥沮喪地説。
【律師説法】
排污企業有責任
龍定祥該如何應對眼前局面呢?
重慶財信律師事務所律師陽聯明認為,首先,龍定祥不能銷售這些魚,否則一旦消費者吃出問題,他必將承擔法律責任。
其次,龍定祥可以通過權威部門,查出他的魚究竟被哪種物質污染,之後根據污染物查出具體的排污企業,再要求賠償。若查實污染企業排污超標,説明環保部門監管不力,也有責任。
專家支招
三招識別污染魚
市民如何辨別市場上的魚是否受到污染呢?西南大學吳青教授為大家支招:
1、聞味道。被不同毒物污染的魚有不同氣味。煤油味是被酚污染;大蒜味是被三硝基甲苯污染;杏仁苦味是被硝基苯污染;氨水味、農藥味是被氨鹽類、農藥污染。
2、看外形。污染較重的魚,魚形不整齊,頭大尾小,脊椎、尾脊彎曲僵硬或頭特大而身瘦,尾長又尖,這種魚含有鉻、鉛等有毒有害重金屬;魚鱗部分脫落,魚皮發黃,尾部灰青,有的肌肉呈綠色,有的魚肚膨脹,這是鉻污染或魚塘大量使用碳酸銨化肥所致。
3、辨魚鰓和魚眼。有的魚表面看起來新鮮,但如果魚鰓不光滑,形狀較粗糙,呈紅色或灰色,這些魚大都被污染了;有的魚看上去體形、魚鰓正常,但眼睛渾濁失去正常光澤,有的眼球甚至明顯向外突起,也是被污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