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刊:認識臺灣看臺南 老街坊裏尋新味

時間:2012-12-20 09: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南老街常見的壁畫,左手邊為新作品“鐵窗開花”,右手邊則是“永川大轎”,完整呈現店內景觀,是當地頗具知名度的作品。圖片來源:臺灣《時報週刊》

  臺灣《時報週刊》第1817期刊載楊曉琦的文章,作者認為認識臺灣應該從臺南開始,臺南保留了最多的風情小鎮老城,老城的每個段落皆有不同風貌,值得花時間細細玩味。

  文章摘編如下:

  認識臺灣,應該從臺南開始;認識臺南,就從老街道鑽探起。這個17世紀便是臺灣“首府”的城市,如今卻保有最多的小鎮風情:老城專屬的古樸、不受拘束的創意粧點、臺南人真實生活的點滴……,濃烈的情感流動,在老歷史與新世代間,反覆對話。

  距離上次來臺南,大概是10多年前的事了,記憶中只去了安平古堡及億載金城兩個地方,感覺比較像是觀賞時間被定格住的歷史古跡,缺了些與在地人的生活連結。

  再度造訪台南,同樣是逛老東西,卻驚喜于老屋與創意巧妙結合所調配出的新味道,老街精神猶在,更因創意粧點激蕩出新的生命力。

  提到臺南老街,與藝術街海安路相交的神農街絕對是代表之一。神農街舊名北勢街,清代“一府、二鹿、三艋舺”中所描述的臺灣府城港口,就位於此區域,其間共有5條港道,由北而南分別為新港墘、佛頭港、北勢港、南河港、安海港,而神農街就在港區的中央,是當時最熱鬧的街道,車水馬龍、人聲鼎沸。

  隨著清末航運衰退,神農街的盛況不再;戰後,5條港道因都市計畫被攔腰斬斷,所幸神農街並非計劃道路,街道寬度一直保持在4米左右,與200多年前的差異不大,許多老街屋也因産權複雜,改建不易,得以保留著清代及日治初期的外觀結構,受到藝術家的青睞,紛紛進駐。

  在藝術造街成功的推廣下,神農街轉變為前衛的藝術空間,保留古跡、街廟、老行業,以及老屋再造的個性咖啡館,成為許多遊客到臺南必遊的街道。

  從海安路轉進神農街,轉角的“永川大轎”,是整條街最古老的商店,專門製作神轎與佛椅,旁邊所繪製的永川大轎壁畫,據説就是店內情景的真實呈現,包括屋內格局、老師傅忙碌的身影,全都一模一樣。

  約莫300米長的神農街,大部分房屋都還是兩層樓的鋪瓦街屋,老舊的屋舍多有人居住,雖然不及數百年前的繁華,古樸懷舊中仍感受得到生活的氣 息,是一條始終在呼吸的街道。無論是沿街叫賣的叭噗冰淇淋車、傳統布行、老廟,或是藝術家所開設的個人工作室、還是一間間的咖啡館、Pub,每個段落皆有 不同風貌,值得花時間細細玩味。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