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來鹿港旅遊,錯過的的景點之一,就是鹿港民俗文物館了。當時因為時間已晚,停止售票,所以無法進入參觀,只能站在大門口,隔著鐵欄,拍攝幾張照片而已。
這次重訪鹿港,自然將民俗文物館列為必訪的景點之一。沒想到又是無緣進入,只到大門口而已。
這棟豪華的巴洛克建築,原是鹿港辜家的舊宅。與四年前來時相比,景像依舊,而文物館的入口新挂了一塊醒目的牌子,寫著“鹿港名人辜振甫先生故居”,並簡介辜振甫的生平事跡。看見掛牌的標題,讀其文,則不禁有所感慨。
説這棟豪華宅第是辜振甫的故居,固然沒有錯,然而辜振甫的父親辜顯榮才是這棟宏麗建築的建立者,他也是鹿港辜家事業的開創者,生前地位顯赫,歷史知名度更勝辜振甫,而他的故居門口卻掛牌寫著是辜振甫的故居,熟知歷史的人,豈不覺得這樣的導覽資訊是失準也失真呢?
導覽文字僅敘述:“1937年先生父親猝然辭逝,依傳統承繼家業…”,竟連辜顯榮的名字都略而不提,如此輕描淡寫帶過。
這樣的導覽文,並非因為鹿港民俗文物館的疏失,而是反映了館方的心態,仍視辜顯榮為負面歷史人物,而刻意的回避了。可見戰後經歷六、七十年,辜顯榮已被定型刻板化的歷史形象依舊,連在自己家鄉鹿港故居,名字都被刻意的隱去。這麼做是否合情合理呢?
辜顯榮,鹿港子弟,發跡于1895年的乙未戰爭期間。他因迎日軍進入臺北城,受到日本人重用,從此飛黃騰達。這也是辜顯榮被視為是“漢奸”或“臺姦”説法的源由。
然而僅就此事而言,這樣的説法,實有失公允。以當時情況,辜顯榮迎日軍的作為,其實更像是一位有氣魄的男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