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尊重—讓愛持久的源泉

時間:2013-08-27 13: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說到尊重,我們更多地是想到對長輩的尊重,對領導的尊重,對于孩子 卻很少想到尊重的問題。當我們真的能夠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時,尊重 他就是我們必須要做的。 無論在什麼環境下父母都可以指責孩子,無論孩子有什麼意見都不可以 表達,無論父母犯了怎樣的錯誤都不可以批評,對于任何問題的決策都要服 從父母。如果是這樣,那麼怎麼讓孩子相信父母是尊重他們的呢?又怎麼能 夠讓他們從心里尊重父母呢?

  孩子們因為缺乏生活的經歷,所以會犯錯誤。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糾正錯 誤的過程中長大的。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或者幫助他們尋找 到更好的方法解決問題。幫助孩子認識錯誤並不代表可以不尊重孩子人格地 進行批評,怎麼來把握這個度呢?其實很簡單,“己所雲欲,勿施于人。”試 想,自己是不是喜歡當著很多人的面被領導批評呢?我們喜歡自己的意見不 被尊重嗎?我們喜歡被他人指責不努力、不上進嗎?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把自 己分內的事情做好,孩子們也不滿意自己的成績總是不好。很多時候我們沒 有去探究孩子們不喜歡學習、做不對題目的原因,面對考試成績的不理想, 一味地指責他們不努力。試想,如果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我們自己的工作沒 做好,而領導僅僅指責我們沒有用心,我們恐怕也是不能接受的吧。

  如果我們關注西方的電影,會發現一個細節,大人在與孩子說話的時候 通常是會蹲下來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大人的目光可以與孩子的目光平行。目光平行地進行對話,這是對對方最起碼的尊重。我家的對面有一所 學校,每天課間操的時候我都能聽到老師在廣播里催促學生的聲音,但是那 個聲音很難讓人聯想到和藹可親這樣的詞匯。有時候我看到父母在路上大聲 斥責孩子的情景,就想,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如果有一天當了 服務員甚至是領導,他們會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客人或者群眾?如果孩子沒 有從我們這里得到過尊重,長大以後也不會尊重別人的人格,特別是不懂得 尊重地位比自己低、年齡比自己小的人。

  女兒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開始學習應用題。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總之 那段時間她的數學成績很差。我的態度也很明了:第一,這部分知識是否有 必要學,我一直是持不同意見的(注:關于應用題的這部分知識,該怎樣講 授,這涉及教育學問題。現在的教學模式有很多還是前蘇聯的模式。對于這 部分知識的講授,本人認為需要重新探討);第二,凡是學不會的東西,如 果是因為理解能力而不明白的就先放下,待孩子能理解的時候再去學;第 三,即使永遠不明白也沒什麼,也不一定是自己的問題。于是我對女兒說: “你學不會這些東西沒關係,因為媽媽小的時候也學這些,可是我長到這麼 大了,那些應用題里的情況我從來沒有遇到過,比如汽車追火車,一邊放水 一邊流水。如果你將來真的遇到了這些問題,憑你當時的能力你也能明白, 即使不明白也沒有關係,因為一定會有很多問題是我們不明白的,我們的知 識是有限的。”我的這種態度讓女兒十分輕松,但是老師卻不高興了,不高 興的原因是成績問題。有一次女兒考了25分,她並沒有什麼壓力,因為我 已經容許她考不好了。所以當老師點她的名字去拿考卷的時候她沒有緊張也 沒有不好意思,而是笑著走了過去。老師看了看她,說:“你考那麼低的分數 還有臉笑?”女兒當時住宿,晚上給老師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她成績不好但 是已經努力了,而且那是真實的成績,考試考得不好就不能笑嗎?周末回來 的時候,女兒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我。我表揚了她,對她說:“成績不好並沒什 麼,因為一次考試考得不好難道要自殺嗎?而且這正是我們的可貴之處,無 論怎樣的成績我們都可以坦然面對。你沒有和老師吵而是用寫信的方式,很 文明。”但是我對于老師的態度卻不能接受,一個孩子可以考試成績不佳, 但是他不能沒有尊嚴。老師可以指出孩子的錯誤,但是不能指責孩子的人格,我決定去見見這位老師。于是第二個周末我去接女兒的時候特意到得早 些,我和數學老師的對話是這樣的:

  我:“老師您好,我是某位同學的媽媽。關于數學成績問題我想和您交換 一下意見。我認為,應用題這段知識實在是沒有意義,我不知道為什麼現在 還在學習。孩子小不能理解很多問題,將來他們長大了自然就會理解的。”

  老師:“我不否認您的意見。但是我認為正是因為有困難才要戰勝困難 呀,學習是需要毅力的。”

  我:“如果要鍛煉孩子的毅力,讓他們有戰勝困難的成就感,那為什麼不 教給孩子們微積分呢?”

  老師:“可是成績太差了,將來考學怎麼辦呢?”

  我:“為什麼要考學呢?”

  老師愕然地看著我:“將來不念大學幹什麼去?”

  我:“大學不是唯一的出路。即使她考不上大學也沒有關係,我不能讓沒 有意義的知識來折磨孩子。她可以不念大學。我希望當她對某些知識暫時不 能理解的時候至少要尊重她。她可以不會數學,但是不能沒有尊嚴。”

  老師:“您的意思是我可以不管她了。”

  我:“您可以不管,但您是一個老師。”(沒有辦法,如果老師只認為訓斥 就是管理的話,我能說什麼呢?)

  這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十年前如果說不要考大學,那真是讓很多人 無法理解的事情,即便是到了今天,估計也會有很多人不能理解。

  其實我的意思是我們要尊重孩子。一個人長期不被尊重,會產生心理 上的壓抑。這種壓抑積攢到一定程度會爆發出來。如果以一種非理性的方式 爆發出來,對社會或者個人造成傷害的概率會增加。如果不爆發,受壓抑的 人因為某種機會獲得某種優勢,就會利用自己的優勢而奴役暫時處于弱勢的 人。這種對弱勢群體奴役的行為是對自己長期不被尊重的一種補償。

  各位家長,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可能沒有被尊重或者缺乏被尊重,不 要計較父輩的行為,為了一個國家的未來,一個民族的未來和我們的子孫能 有更好的未來,希望今天的父母從現在開始用行動去尊重孩子,讓孩子通過 我們的行動學會尊重,更重要的是學會愛。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