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爭做將軍的士兵才是好士兵
爭做將軍的士兵才是好士兵
“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歷來有不同的解釋,甚至產生爭議。有的人認為不是每個士兵都能成為將軍,既然做士兵,就要先想著做好士兵的本分,至于能不能做到將軍就得看個人的能力和機遇。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還有的人認為,不是每個士兵都能夠成為將軍,但是一個沒想過做將軍的士兵,除非機緣巧合,否則一定做不了將軍。
西點軍校曾對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客觀條件都差不多的學生,做過一個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調查內容是目標對人生的影響,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25年後,這些調查對象的生活狀況如下:3%的有清晰且長遠目標的人,25年來幾乎不曾更改過自己的目標,並為了實現目標進行了不懈的努力。25年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頂尖的成功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10%的有清晰短期目標者,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有一個共同特徵:那些短期目標不斷得以實現,生活水平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60%的目標模糊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面,能安穩地工作與生活,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余下27%的那些沒有目標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生活狀況不盡如人意,經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且時常抱怨他人和社會。
調查者因此得出結論: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性作用。有了目標以後會讓你把精力集中到對實現目標最有意義的事情上來,很多的決策就變得簡單,那就是這件事對你實現目標有沒有幫助。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你每一次的決策就等于沒有原則,都是根據當時的某種感覺做決定,這種決定會把你帶向不同的方向,幾次這樣的決定以後你的職業積累就消失殆盡了。
西點人經常聽到這樣一個故事:
齊瓦勃是美國鄉村里的一個小男孩,由于貧窮從小就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少年時期的齊瓦勃曾經種過地,還做過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他卻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實現夢想的機會。
齊瓦勃18歲的時候來到了鋼鐵大王卡內基屬下的一個建築工地打工,這令他興奮不已。于是,他下定決心要成為最優秀的建築工人。所以,當其他工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太低的時候,齊瓦勃總是在一旁默默地積累著工作經驗,找到更好的工作技能,並開始自學建築知識。
一天中午休息的時候,同事們都在閒聊,只有齊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一本建築方面的書。恰巧公司經理來到工地檢查工作,看見了這個勤奮好學的青年,他走過來瞧了瞧書名,又翻了翻齊瓦勃的筆記本,沒說什麼就走了。第二天,經理把齊瓦勃叫到辦公室,問道:“為什麼你要學習建築知識,平時的工作做得吃力嗎?”“我想我們公司並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齊瓦勃認真地回答。經理點了點頭,不由得仔細打量起眼前這個與眾不同的年輕人。
幾個月後,齊瓦勃升為了技師。曾經的同事驚訝地問他有什麼本事勝任這份工作的時候,齊瓦勃回答:“我不光是在為老板打工,更不單純為了賺錢,我是在為自己的夢想打工,為自己的遠大前途打工。我們只能在業績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所得的薪水,這才是我想要的人生。”憑借著這樣的信念,齊瓦勃一步步地升到了總工程師的職位上。
幾年後,年僅25歲的齊瓦勃成為了這家鋼鐵公司的總經理,後來又被卡內基任命為鋼鐵公司的董事長。
後來,齊瓦勃終于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大型的伯利恆鋼鐵公司,並創下了非凡的業績,真正完成了他從一個打工者到創業者的飛躍。
成功者跟普通人的區別有時就在于理想,齊瓦勃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最終創立了自己的鋼鐵公司,就是因為他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夢想,並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夢想是一個路牌,在迷路時為你指明方向;夢想是一方羅盤,給你導引人生的航向;夢想是一支火把,它能燃燒每個人的潛能,牽引著你飛向最美的天空。
心中裝一盞信念的明燈
人生可能平淡,可能陰暗,甚至可能遁入黑夜,但是唯獨不能使心中缺少一盞明燈。只有心中裝有一盞明燈,才能走到哪里都能夠感受到光明。信念就是人生的一盞明燈。
西點軍校告訴男孩們,信念是一個人工作與生活的支撐力量,它可以幫助人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到達勝利的彼岸。如果你心中沒有了信念,就等于給自己判了死刑。
在美國紐約,有一位年輕的警察叫亞瑟爾,在一次追捕行動中,他被歹徒的衝鋒槍射中了左眼和右腿膝蓋。三個月後,當他從醫院出來時,完全變了個樣:一個英俊小夥變成了一個又跛又瞎的殘疾人。
紐約市政府和其他組織授予了他許多勳章和錦旗。記者問他:“你以後將如何生活下去呢?”他說:“我只知道歹徒還沒有被抓住。”他那只完好的眼睛里透出一種令人顫栗的憤怒之光。這以後,亞瑟爾不顧別人的勸阻,多次參與抓捕歹徒的行動,他幾乎跑遍了整個美國,甚至為了一個微不足道的線索去了歐洲。
很多年後,那個歹徒終于在亞洲某個小國被抓獲了,亞瑟爾在這次行動中起了關鍵的作用。在慶功會上,他再次成了英雄,許多媒體都稱他是全美國最堅強勇敢的人。
然而半年後,亞瑟爾卻在臥室里割脈自殺了。在他的遺書中,他寫明了自殺的原因:“這些年來,讓我活下去的信念就是抓住兇手……現在,傷害我的兇手被判刑了,我的恨也消了,生存的信念也隨之消失了。面對自己的傷殘,我從來沒有這樣絕望過……”
身體可以是殘疾的,但心靈卻必須是健全的,健全的心靈最不能失去的是信念。有了成功的信念,自然就會有成功的希望。當我們心中滿懷信心時,成功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堅定的信念,認真的態度,堅韌的精神,成就了無數成功者。
一艘貨輪在煙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駛。一個在船尾搞勤雜的黑人小孩不慎掉進了波濤滾滾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無奈風大浪急,船上的人誰也沒有聽見,他眼睜睜地看著貨輪托著浪花越來越遠……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里拼命地遊,他用全身的力氣揮動著瘦小的雙臂,努力使頭伸出水面,睜大眼睛盯著輪船遠去的方向。
船越來越遠,船身越來越小,到後來,什麼都看不見了,只剩下一望無際的汪洋。孩子力氣也快用完了,實在遊不動了,他覺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棄吧!”他對自己說。但是,就在此時他想起了老船長那張慈祥的臉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長一定會來救我的!想到這里,孩子鼓足勇氣使盡全身力氣又朝前遊去……
船長終于發現那黑人孩子失蹤了,當他斷定孩子是掉進海里後,下令返航,回去找。這時,有人規勸:“這麼長時間了,就是沒有被淹死,也讓鯊魚吃了……”船長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回去找。又有人說:“為一個黑奴孩子,值得嗎?”船長大喝一聲:“住嘴!”
終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後一刻,船長趕到了,救起了孩子。
當孩子蘇醒過來之後,跪在地上感謝船長的救命之恩時,船長扶起孩子問:“孩子,你怎麼能堅持這麼長時間?”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會來救我的,一定會的!”
“怎麼知道我一定會來救你的?”
“因為我知道您是那樣的人!”
聽到這里,白發蒼蒼的船長撲通一聲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淚流滿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為我在那一刻的猶豫而感到恥辱……”
因為信念才使得生命得以延續,由此可見信念的力量何樣巨大!試想,如果那個不幸的孩子在船長還沒有到來之前就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那麼等待他的又會是什麼樣的命運呢!是船長救了他嗎?不是的,是一份執著的信念拯救了身處危難之中的孩子。
有一個企業家朋友曾告訴我,當初他所遭遇到的難題,其中有很多只是小小的困難,卻往往會發展成似乎已無法克服的障礙。後來他發現,原來自己存有失敗主義者的意識,往往疏于察覺造成障礙的真相,而障礙卻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他最後在公司的辦公桌上擺了一個箱子,然後將寫有“抱持必勝的信念,一切皆有可能”的標志貼于箱上。每當發生難題,或者他的失敗主義思想又開始作祟時,他便把有關的文件或書面資料投擲于此箱中。一兩天後,再把這些文件取出,此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據他形容:“當我從箱中取出這些文件時,這些難題看來並沒有什麼難的。”
人的心理具有某種神秘的力量,在成功的道路上,只要你始終抱持著必勝的信念,一切難題都將迎刃而解。
蘇珊陪伴丈夫駐扎在一個沙漠中的陸軍基地里。她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習,她一個人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里,天氣熱得受不了,即使在仙人掌的陰影下也有華氏125度。沒有人和她說話,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們不會說英語。她感到很難過,于是就寫信給父母,說要丟開一切回家去。她父親的回信只有兩行字,但這兩行字卻永遠留在了她的心中,完全改變了她的生活: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蘇珊一讀再讀這封信,覺得非常慚愧,她決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蘇珊開始和當地人交朋友,他們的反應使她非常驚奇,她對他們的紡織、陶器表示出興趣,他們就把最喜歡但舍不得賣給觀光客人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了她。蘇珊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物態,又學習有關土撥鼠的知識。她觀看沙漠日落,還尋找海螺殼,這些海螺殼是幾萬年前在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來的——原來難以忍受的環境變成了令人興奮、流連忘返的奇景。
西點軍校告訴男孩,一切的改變皆緣于心態的改變。正如拿破侖希爾所說:“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在于他的心態。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的差別在于成功人士有積極的心態而失敗人士則運用消極的心態去面對人生。”因此,一個人如果想取得成功,就必須要用勇氣、自強、自信的念頭,取代那些無助、畏怯、貧乏的想法。當我們開始用積極的心態並把自己看成成功者時,我們就開始走向成功了。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就知道自己從何而來,關于自己的歷史與過去,我們雖算不上如數家珍,但也都有清晰的記憶;我們也不難弄明白自己身在何處,自己在做什麼,因為每個當下都是非常短暫,隨隨便便就能夠捕捉得到。但是,這些過去的我、現在的我,這些歷史的存在以及日復一日的今天往往束縛了我們的眼界,把我們困在當下,好像圍著磨盤轉的驢子,並且總在一個地方打轉。而且這個磨盤,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自己劃定的。我們總會告訴自己:“我不是專業搞這個領域的,那些高端的活兒我做不了。”或者告訴自己:“我就是前臺,所以我現在就只能做接電話拿快遞之類的事。”
然而,西點軍校告訴男孩,不要被那無形的線給圈住,永遠圍著磨盤轉;不要給自己貼上什麼標簽,你現在是某種身份並不代表你永遠都會是這種身份;不要被過去和現在的我束縛,過去的你不代表今天的你,今天的你也不是未來的你。千萬不要把自己固定在一個小圈子里,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把自己框定在一個小圈子里面了。把所謂的條條框框、各種標簽還有無謂的邊界都拋棄,你就會發現:你的心有多大,人生的舞臺就有多大。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世界級大富豪洛克菲勒曾經過著非常貧窮的生活。有一天,他向一位心儀的女孩求婚,竟然被對方的父母無情地拒絕了,他們還非常刻薄地說:“我們絕對不會把女兒嫁給你這種窮光蛋、鄉巴佬!”
為了幫助家里的生計,洛克菲勒不得不在16歲結束高中學業到城里去打工。在城里流浪了一段時間,他沒能找到工作,于是又被父親趕回了鄉下。
雖然過著如此悲慘的生活,但洛克菲勒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自己的夢想,他暗暗地發誓有一天一定要成為有錢人。生活越是窮困,他對夢想的渴望越強烈。他還曾對朋友們發誓說:“總有一天,我會賺很多錢,夠我買很多的名牌衣服!”那時在他腦海里始終盤旋著一個念頭:“我一定要賺到10萬美元,不管將來怎麼樣,我一定要成為了不起的人物!”夢想把洛克菲勒從懸崖邊拉了回來。在被父親趕回鄉下的第二天,他又偷偷地回到了城市,來到曾經被拒絕過很多次的一家公司,要求他們再給自己一個機會。終于,那家公司的老板被他的熱情和意志力所感動,決定雇用他。
進入公司後,胸懷夢想的洛克菲勒比誰工作都努力,他每天都提早到公司,而且經常加班到晚上11點。他的表現最終受到肯定,公司決定栽培他。而一心想成為富翁的他,5年後還是離開了這家公司,選擇了自己創業。
對于青少年時期的洛克菲勒來說,成為富翁是個非常不切實際的夢想。當這個沒有工作、整天為了填飽肚子而發愁的窮光蛋喊著將來要賺10萬美元的時候,有誰會當真呢?但是,有一天他的夢想竟然成了鐵一般的現實。
洛克菲勒在30歲時已經賺到100萬美元;43歲時,他的公司成為當時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53歲時,他變成全世界最富有的人。曾經一度,他的資產總額竟然比美國一整年的財政收入還要多。
很多男孩都想樹立遠大的夢想,但是他們也認識到要樹立夢想就得認清現實。在生活中,經常有人為自己夢想渺小做辯解:“因為我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
事實上,當我們站在現實的角度來樹立夢想,我們心底最真的夢想就被遺棄了。這樣樹立的夢想,並不是我們真正渴望實現的。而與其說它是夢想,還不如說這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會發生的事。
有一天,一名園藝設計師向雇用他的富豪請教:“先生!我看您的事業越做越大,光是您家里的花園就比普通人家的房子大上好幾倍,看了真教人羨慕。您是一棵根基穩固、越來越茁壯的大樹,而我就像是樹上的一只蟬,一生都只依附在樹上,連片樹葉都不如,實在太沒有出息了。請您教我一點創業的方法吧!”
這名富豪一向宅心仁厚,他聽後點點頭說:“好吧!我看你在園藝方面很有才華,經營這方面的事業應該會很得心應手。這樣吧!我的工廠旁邊有塊20000坪的空地,我們就來種一些樹苗吧!你知道一棵樹苗的成本大約要多少錢呢?”
“40元。”
富豪低頭盤算了一下,接著說:“好!如果以一坪地種兩棵樹苗來計算,扣除道路用地,20000坪土地大約可以種25000棵樹苗,成本剛好是100萬元。三年後,樹苗應該長得和人差不多高了,到那個時候,一棵樹苗可以賣到多少錢?”
“我想,應該可以賣到3000塊吧!”
“那太好了,100萬元的樹苗成本與其中栽培所需的費用都由我來支付,你就全心全意地負責澆水、除草和施肥等工作。這樣三年以後,我們就會得到相當多的利潤,到時我們一人分一半。”富豪認真地說。
不料園藝設計師卻連連搖頭,富豪不悅地問道:“你是覺得分到一半的利潤還不夠嗎?”
“不,只是我沒做過那麼大的生意,”園藝設計師說,“這麼大的數字,我連想都不敢想,我看還是算了吧!”
格局決定布局,布局決定結局。窮人總是不敢去設想更宏偉的目標,總是把關注的焦點集中于一些生活鎖事,所以他們一生都在為生活奔波,在羨慕別人的“功成名就”,而富人考慮問題會從大處著眼,所以他們的事業會越做越大。
胸懷大志是獲得成功的一條有效的捷徑。在生活中,你永遠都有兩個選擇:要麼往大里想,要麼往小里想,也就是胸懷大志與目光短淺交鋒。既然已經在思考未來,為什麼不能往大里想想呢?這是你的選擇。無論置身什麼樣的環境,沒有什麼人能夠阻擋得了你心中的大志!
要知道,生活充滿了無限的可能。今天的你也許還在一個普通的崗位上做著極其瑣碎的整理工作,也許今天的你還在一個偏遠的小鎮安靜地生活,但生活就是這麼奇特,也許明天或者將來的某一天,你就可能走出去,開拓一片新的天地。所以要堅信,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給自己一個機會,你會發現更廣闊的天空。
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
目標對于成功的重要性猶如空氣對于生命。如果沒有空氣,人不可能生存;同樣如果沒有目標,人也就不可能成功,這是適用于任何行業的黃金法則。
一個聰明的男孩就應該懂得:目標要遠大,行動要具體。列出你一年的目標,把它分解到每個月,每一周,每一天,然後完成它。
前美國財務顧問協會的總裁劉易斯沃克在接受一位記者採訪時,被記者問道:“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很多人與成功無緣呢?”
沃克爽快地回答:“是模糊不清的目標。”
記者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沃克進一步解釋道:“我剛才問過你一個問題,即你的目標是什麼。你告訴我,是有一天想在風景秀麗的郊區買一棟別墅。我可以告訴你,這就是一個模糊不清的目標。我想請問你,有一天到底是哪一天呢?郊區又是哪一郊區呢?郊區的別墅有各種各樣,價格也各不相同,你想買什麼樣的呢?如果你不能明確地回答這些問題,那麼我不妨明確地告訴你,你實現目標的機會並不大。”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想實現自己的目標,就算五年內實現吧,你先算出你想買那棟別墅現在需要多少錢,然後計算通貨膨脹,估算出5年後這棟房子的價格;接著,你得計算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你每月需要賺多少錢。然後衡量自己,現在是否能賺那些錢。只有經過此番計算,你才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實現這一目標。但如果你只是說說,目標是根本不可能會實現的。”
劉易斯的建議是一個量化了的目標。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父親帶著三個兒子到草原去打野兔。當他們來到草原後,父親先向兒子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說:“現在,你們看到了什麼?”大兒子說:“我看見了茫茫的草原,我手中的獵槍,以及草原上的野兔。”父親嘆口氣,說:“你的回答不對。”二兒子趕緊說:“我看到了爸爸、哥哥、弟弟、獵槍、野兔、草原。”父親搖了搖頭,又說:“你的回答也不對。”小兒子不緊不慢地說:“我只看見了野兔。”父親大喜,說:“這才是打獵應有的態度。”
這位父親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明確的目標,為我們的行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避免迷路。
當一個人的目標明確時,他就能隨時將自己的行動與目標相對照,從而清楚地發現自己的行動是否與目標一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不偏離目標的軌道,而且因為有目標在前,才能克服一切困難前進,努力達到目標。
博恩崔西是世界一流效率提升大師,他說:“成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制定一個明確、具體而且可以衡量的目標。”所以說,一個成功的目標是明確的,符合實際的。
每個人都應該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當我們對這個目標的追求變成一種執著時,你就會發現你所有的行動都會帶領你向著這個目標前進,而成功就在不遠處。
在西點軍校里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我有個朋友叫蒙提羅伯茲,他在聖思多羅有座牧馬場。我常借用他寬敞的住宅舉辦募款活動,以便為幫助青少年的計劃籌備基金。
上次活動時,他在致詞中提到:我讓傑克借用住宅是有原因的。這故事跟一個小男孩有關,他的父親是位馬術師,他從小就必須跟著父親東奔西跑,一個馬廄接著一個馬廄,一個農場接著一個農場地去訓練馬匹。由于經常四處奔波,男孩的求學過程並不順利。初中時,有次老師叫全班同學寫報告,題目是“長大後的志願”。
那天晚上他洋洋灑灑寫了7張紙,描述他的偉大志願,那就是想擁有一座屬于自己的牧馬農場,並且仔細畫了一張200畝農場的設計圖,上面標有馬廄、跑道等的位置,然後在這一大片農場中央,還要建造一棟佔地4000平方英尺的巨宅。
他花了好大心血把報告寫完,第二天交給了老師。兩天後他拿回了報告,第一頁上打了一個又紅又大的F,旁邊還寫了一行字:下課後來見我。
腦中充滿幻想的他下課後帶著報告去找老師:“為什麼給我不及格?”
老師回答道:“你年紀輕輕,不要老做白日夢。你沒錢,沒家庭背景,什麼都沒有。蓋座農場可是個花錢的大工程;你要花錢買地、花錢買純種馬匹、花錢照顧它們。你別太好高騖遠了。”老師接著又說:“你如果肯重寫一個比較不離譜的志願,我會重打你的分數。”
這男孩回家後反復思量了好幾次,然後徵詢父親的意見。父親只是告訴他:“兒子,這是非常重要的決定,你必須拿定主意。”
再三考慮好幾天後,他還是決定把原稿交回,而且一個字都沒有改動。他告訴老師:“即使拿個大紅字,我也不願放棄夢想。”蒙提此時向眾人表示:“我提起這故事,是因為各位現在就坐在他的農場內,坐在佔地4000平方英尺的豪華住宅中。那份初中時寫的報告我至今還留著。”他頓了一下又說:“有意思的是,兩年前的夏天,那位老師帶了30個學生來我的農場露營一個星期。離開之前,他對我說:‘說來有些慚愧。你讀初中時,我曾潑過你的冷水。這些年來,我也對不少學生說過相同的話。幸虧你有這個毅力堅持自己的夢想。’”
能如此堅信自己目標的人真是少之又少,我們大多數人不是將自己的目標舍棄,就是淪為一個缺少行動的空想家。
住持帶著一大一小兩個和尚在寺院里修行。有一天,住持派遣師兄弟倆去指定的地方布施。兩人各帶了一些財物便匆匆上路。行至中途便連遭大雨,師兄弟依舊風雨兼程。不料,一條大河攔住了他們的去路,河面上的橋已被洪水衝塌,河中也沒有任何船只過往。師兄堅持帶著財物返回寺院,師弟則就地布施,師兄弟只好各行其道。大和尚帶著財物原路返回,一進寺院就去見老和尚,並稟報了途中所遇。老和尚雙眼緊閉,只是低低地哦了一聲,便打發他去休息。幾天後,小和尚布施完回到寺院,住持問:“你布施完了嗎?”小和尚雙手合十,恭恭敬敬地回答:“師傅,弟子已完成布施。”住持繼續追問:“那你去哪兒布施的呢?是不是我指定的地方?”小和尚並沒有直接解釋,而回答說:“弟子布施的地方不是師傅指定的地方,但遵照師傅的意願,我已把所帶財物布施給了最需要幫助的人。”住持非常滿意小和尚的回答,不久就讓小和尚做了寺院的主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當這個夢想因為某些原因而無法實現時,我們是不是就應該放棄呢?如果夢想還能實現,也沒有改變初衷的話,放棄就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小和尚一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再設定一個目標,並實現它。這個世界上沒有大事和小事之分,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實事。不要以為你一生下來就是幹大事的人,如果你不學會走路,你永遠也享受不到奔跑的滋味。
你可能從小就立下了鴻鵠之志,但你很可能會一事無成。你總說好男兒志在四方,可是你連第一步都沒有邁出去,還有什麼資格談四方?燕雀不知鴻鵠之志,但燕雀雖小,五內俱全。燕雀的目標是下一站,這或許會被鴻鵠譏笑。鴻鵠的志向是鵬程萬里,可是鴻鵠可能永遠處于無法達到目標的焦渴之中,而燕雀則在一次次的勝利之中前進得更遠。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縱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你也無法一步登天。高山仰止,你只能一步一步地攀登,只有這樣你才會體驗到“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怎樣的一種境界。你或許可以借助飛機直接到達山頂,但你得到的僅僅是一種結果。沒有過程的結果是毫無意義的,也是虛無的。就好比空中樓閣,總在虛無縹緲間。
不要整天喊著自己的目標如何地遠大,認真地去想想,再想想,憑你個人的努力能否實現呢?理想和現實是相挂鉤的,請為自己樹立一個明確的人生目標,這樣你就會覺得成功離自己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