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只有意志堅強,才能拒絕被打敗
拿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
漢高帝三年十月,韓信率一萬余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趙王歇和趙軍統帥成安君陳余集中20萬兵力于太行山區的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佔據有利地形,準備與韓信決戰。井陘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于大部隊行動。當時,趙軍先期扼守駐進陘口,居高臨下,以逸待勞,且兵力雄厚,處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反觀韓信,麾下只有萬余之眾,且係新募之卒,千里行軍,人馬疲憊,處于劣勢地位。趙軍謀士李左車向陳余建議:正面堅壁不戰,用一部分兵力繞到敵後切斷漢軍糧道,使韓信“前不得鬥,退不得還……野無所掠”,最後前後夾擊,一戰而擒韓信。但陳余認為韓信兵少而疲,不應避而不戰,拒絕了李左車的建議。
韓信自知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如果採用強攻,必會受挫,于是決定在離井陘口很遠的地方駐扎下來,反復研究地形地勢和趙軍部署。當韓信知道李左車的計策沒有被採納,趙軍主帥陳余有輕敵情緒和希圖速決的情況後,立即指揮部隊進到離井陘口30里遠的地方扎營下來。半夜時分,韓信選拔了兩千輕騎,每人帶一面漢軍的紅旗,趁天黑從山間小道迂回到趙軍大營的側後方埋伏,等翌日見趙軍出動,營壘空虛之時,攻入趙軍大營,把趙軍旗幟拔下,插上漢軍旗幟。隨後,韓信傳令部隊就餐,他對將校們說:“少餐即可,待天明破趙之後再飽餐。”將士們聽了將信將疑,只能從命。韓信遂即傳令擊鼓,出大將旗仗,向井陘口進發,他說:“趙軍已先我佔據了有利地形,築壘以待,看不到大將旗仗,怕他們疑我尚在後軍,不肯發起攻擊。”
當漢軍接近井陘口時,韓信傳令中軍主力全部前出到河邊背水列陣,營壘上的趙軍見漢軍背水列陣,紛紛譏笑韓信不懂兵法。少頃天色大亮,陳余眼見韓信兵少,自己又處于有利地勢,就蜂擁而出,欲生擒韓信。韓信令棄旗鼓儀仗,迅速轉入陣中。陳余見此情景,當即下令全營出擊,直逼漢陣。漢軍因臨河而戰已經無路可退,所以人人奮勇,個個爭先。雙方廝殺半日有余,趙軍仍未能獲勝。這時趙軍營壘已空,韓信預先伏下的兩千輕騎直馳而入,在趙軍營壘遍插漢軍紅旗。鏖戰中的趙軍突然發現背後營壘插滿漢旗,隊形立時大亂。韓信揮軍趁勢反擊,將20萬趙軍殺得大敗,斬殺趙軍統帥陳余,生擒趙王歇。
戰爭不僅是智慧的較量,也是意志和決心的較量。在一定條件下,意志和決心所發揮出的能量可以改變力量強弱的對比。在異常困難的條件下,韓信背水列陣,利用全軍將士求生的心理,號召全軍將士與敵軍決一死戰,就這樣他以萬余的劣勢兵力,一舉擊破20萬趙國大軍,滅亡了項羽分封的趙國,譜寫了中國軍事史上的精彩篇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同樣適用于現代社會。太多的人下崗、失業,甚至失去了生存的保障,但是,他們卻給別人帶來了機會,給社會的強大創造了機會。各種各樣的行業蓬勃發展起來,人的創造力發揮出巨大的力量。在此期間,人們看到了生機,終于,生機蔓延開來,生存又開始了!
有一家非常有名的大企業,需要招收一名開拓性強的業務經理,廣告剛剛登出,面試者便蜂擁而至。因為人實在太多,一時應付不過來,文員小姐便不許任何人再進去了,應聘者們只好站在門口耐心地等待下一場通知。
但其中有一個應聘者卻再也等不及了,因為他身上的錢僅僅夠維持一天的生活。于是他立馬找到文員小姐,要她向老板通報,他是外地來的一位客戶,看中了公司的某種產品,希望能和老板面談。
就這樣,這個人很順利地見到了老板。交談過程中,老板似乎漫不經心地問他是如何進入公司的,他便把剛才的經過告訴了老板。老板聽後大為讚賞,立即就錄用他為業務部經理,統管公司國內市場的開拓。
事後,老板對他說,是他足夠的機智和聰明證明了他能勝任業務經理職位。一個優秀的業務人員,就必須具備“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素質,在和別人遭遇相同困難的情況下,尤其需要這樣一種獨辟蹊徑的智慧。
這個故事告訴男孩,在某些關鍵時刻,成功往往取決于一瞬間的智慧。在人生的某些時候,人就得拿出點“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
西點人常常聽到這樣一個故事:
曾經有一個留學生在剛剛到達美國的時候,為了尋找一份能夠糊口的工作,他騎著一輛舊自行車沿著公路走了數日,替人放羊、割草、收莊稼、洗碗……只要給一口飯吃,他就會暫且停下疲憊的腳步。
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館打工的他,看見報紙上刊出了某大公司的招聘啟事。留學生擔心自己的英語過不了關,專業不對口,他就選擇了線路監控員的職位去應聘。過五關斬六將,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萬五的職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卻出人意料地問他:“你有車嗎?你會開車嗎?我們這份工作時常外出,沒有車寸步難行。”
美國公民普遍擁有私家車,無車者廖若星辰,可這位留學生初來乍到還屬無車族。為了爭取這個極具誘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會!”
“4天後,開著你的車來上班。”主管說。
4天之內要買車、學車談何容易,但為了生存留學生豁了出去。他在朋友那里借了點錢,從舊車市場買了一輛外表醜陋的 “甲殼蟲”。第一天他跟朋友學簡單的駕駛技術;第二天在朋友屋後的那塊大草坪上模擬練習;第三天歪歪斜斜地開著車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駕車去公司報了到。時至今日,他已是這家公司的業務主管了。
這位留學生的專業水平如何我無從知道,但我確實佩服他的膽識。試想一下,如果他當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戰,決不會有今天的輝煌。那一刻,他毅然決然地斬斷了自己的退路,讓自己置身于命運的懸崖絕壁之上。正是面臨這種後無退路的境地,人才會集中精力奮勇向前,從生活中爭得屬于自己的位置。
只有意志堅強,才能拒絕被打敗
堅強的意志是一種十分可貴的品格,是一種優良的心理品質,是戰勝困難、克服弱點、取得事業成功的一把利劍。
莎士比亞曾說: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園圃,我們的意志就是這園圃的園丁。無論我們插蓖麻,種萵苣,栽下牛膝草,拔起百里香,或者單獨培育一種草木,或者把全國種得萬卉紛呈,或者讓它荒廢也好,或者把它辛勤耕耘也好,那權利都在于我們的意志。
堅強的意志是心理支柱。一個人倘若沒有了堅強的意志就如同一具沒有生命的軀殼,一個臨死的靈魂。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日本松下公司要招聘一批推銷人員,考試是筆試與面試相結合。錄取的名額只有10人,可報考的卻有幾百人。經過一個星期的繁忙招考,最後通過電子計算機計分,選出了10名佼佼者。
當松下幸之助將錄取者一個個過目時,發現面試時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成績特別出色的神田三郎沒有在10人之列。他感到很奇怪,當即叫人復查考試分數統計情況。
經過復查,發現神田三郎綜合成績名列第二名,只因電子計算機出了故障,把分數和名次排錯了,才導致神田三郎落選。松下幸之助立即吩咐糾正錯誤,給神田三郎發錄用通知書。
第二天,給神田發通知書的助手向松下報告了一個驚人的消息:神田三郎因沒有被錄用而跳樓自殺了,錄用通知書到時,人已死。
聞言,松下幸之助沉默了好長時間。助手在一旁自言自語說: 可惜了,這麼有才的一位青年,我們沒有錄取他。
松下不以為然地搖搖頭說: 幸虧我們公司沒有錄用他。意志如此不堅強的人是幹不成大事的,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我們招工的試題是出得不合理的。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與困難。行走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那麼往往只會擁有一個無比平庸的人生。如果一個人擁有堅強的意志,即使遇到挫折和失敗,也不會停下來,跌倒了爬起來。這樣的人一定會獲得真正的人生,一定會走向成功的彼岸。正是如此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一定要以微笑來迎接悲慘的人生命運。
毅力能夠決定我們在面對困難、失敗、誘惑時的態度,看看我們是倒了下去還是屹立不動。具備毅力的人,他的行動必然前後一致,不達目標絕不罷休。
不管做什麼事情,男孩在第一次就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的現象是少有的,成功與失敗的一步之遙就在于一個人是否有持之以恆的毅力。
有個名人曾說過:頑強的毅力可以徵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是的,只有那些勤奮刻苦、持之以恆、擁有毅力的人才會獲得最後的成功。
毅力是一種優良的意志品質,指的是一個人做事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遇到困難和挫折不動搖。
歷史上大凡有成就的人,無不在事業上具有頑強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向著既定的目標義無反顧地邁進,從而成就美好的理想。著名音樂家貝多芬雙耳失聰,可是他不但沒有向命運低頭,而且用心靈譜奏了一首又一首美妙的樂曲。偉大的發明大王愛迪生在一次實驗中失聰,但他並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而且憑著驚人的毅力創造了神奇,為人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成功者以頑強的毅力書寫迷人的傳奇。無數的例子證明了這個道理:成功需要頑強的毅力,具有頑強的毅力就等于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只要我們具有頑強的毅力,再高的山也能攀登,再洶涌的海也能渡越,再艱巨的任務也能完成。
居里夫人是西點人的榜樣,她的故事給了無數西點學子深刻的感悟。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蘭一個貧困家庭,她從小就具有一種面對困難不退縮、堅持到底不動搖的堅強意志。在巴黎求學時,居里夫人租了一間小小的閣樓,那里沒有電燈,沒有水,沒有烤火的煤。每天夜里,她只能到圖書館去看書。冬天的晚上,她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睡覺還凍得瑟瑟發抖,她經常一連幾個星期只吃面包和水。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居里夫人堅持學習了4年,終于獲得了物理學和數學碩士學位。
1895年,居里夫人與法國物理學家比埃爾居里結婚。從此,兩人走上了同甘共苦、攀登科學高峰的道路。當時,他們的生活十分貧窮,為了尋找一種能透過不透明物體的射線,只得借了一個舊木棚充當實驗室。實驗室里既潮濕又黑暗,下雨天還會漏雨。為了節省開支,他們從很遠的地方買來價格便宜的瀝青礦渣做原料,靠著幾件簡陋的設備,開始了繁重的提煉工作。居里夫人每天穿著布滿灰塵和油漬的工作服,把礦渣倒進大鍋里燒,用一根一人高的木棍不停地攪拌,還要經常將20多千克重的容器搬來搬去,提練工作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但是她並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整整堅持了4年,終于從好幾噸的礦渣里提煉出1/10克鐳的化合物氯化鐳,它具有極大的放射性。這一發現轟動了全世界。1903年,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雙雙獲得了諾貝爾獎。
正當居里夫人一家的工作、生活條件有所改善時,不幸的事發生了。1906年4月19日,比埃爾居里死于一場車禍,居里夫人悲痛極了,但她沒有消沉,而是挺起胸膛,繼續進行科學研究。1910年,居里夫人提煉出1克純鐳。她將這1克鐳捐獻給法國鐳學研究院,用于治療癌症病人。1911年,居里夫人再次獲得諾貝爾獎。
居里夫人就是這樣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難,堅持科學研究幾十年,終于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和釙,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西點軍校告訴男孩,每個人的人生都會充滿著風風雨雨,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要用毅力和智慧去徵服它,只有這樣,才能夠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多堅持一分鐘,是人才和庸才的分水嶺
西點著名學員、巴拿馬運河的總工程師戈瑟爾斯曾說:“能否多堅持一分鐘,是人才和平庸之徒的分水嶺。”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的。勝利者,往往是能比別人多堅持一分鐘的人。
卡耐基在被問及成功秘訣的時候說道:“假使成功只有一個秘訣的話,那應該是堅持。”
過去行的,現在不一定能行;過去不行的,現在也許就行。任何人,任何事都是從不行到能行,只有難易的不同。停止努力了,行的也變不行了;繼續努力,不行的就能行了。成功的秘訣其實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堅持”!
偉大的將軍巴頓將軍在二戰後的聚會上說起這麼一段經歷:當巴頓將軍從西點軍校畢業後,入伍接受軍事訓練。團長在射擊場告訴他:打靶的意義在于,哪怕你打偏了99顆子彈,只要有1顆子彈中靶心,你就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對于實戰經驗不多的新兵來說,想要槍槍命中靶心是困難的,然而,當巴頓的靶位旁的空子彈越來越多時,他已成了富有射擊經驗的老兵。
戰爭爆發後,巴頓將軍奔波于各個戰場,沒有安穩感。他一度對生活產生了疑問,覺得自己像一架戰爭機器,不知道戰爭究竟要到何年何月才是盡頭。
但這一切持續了不到7年。這7年里,由于倔強剛烈的個性,巴頓所經歷的挫折、失意,曾經那麼鋒利地一次次傷害過他,令他消沉。後來,他才慢慢地明白過來:它們只不過是那一大堆空子彈殼。
生活的意義,並不在于你是否在經受挫折和磨練,也不在于要經受多少挫折和磨練,而是在于堅持不懈。經受挫折和磨練是射擊,瞄準成功的機會也是射擊,但是只有經歷了99顆子彈的鋪墊,才會有一槍擊中靶心的結果。
巴頓將軍的故事生動地告訴男孩一個道理:只要堅持到底,就一定會成功,人生唯一的失敗,就是當你選擇放棄的時候。因此,當你處于困境的時候,你應該繼續堅持下去,只要你所做的是對的,總有一天成功的大門就會向你敞開。
愛羅塞尼奧是第七屆國際馬拉松賽冠軍。當他從領獎臺上走下來的時候,有記者問他,是什麼力量讓他堅持到最後,跑在最前面?他想了想,就講了一個有關自己的故事。
在上中學的時候,有一次他參加學校舉辦的10公里越野賽。開始,他跑得很輕松,慢慢地,他感覺有些跑不動了,汗流浹背,腳底發虛,很想停下來歇一歇,喝口水。這時,一輛校巴開了過來,校巴是專門在賽跑路線上接送那些跑不動或者受傷的學生的。他很想上車,但還是忍住了。
又跑了一段時間,他感到兩眼模糊,胸口發緊,雙腿灌鉛似的沉重,停下來休息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又一輛校巴開過來了,他遲疑了一下,還是壓制住了自己那極度膨脹的欲望,繼續朝前跑。
不知又跑了多久,到了一個小山坡前,他感到眼冒金星,全身虛脫,兩條腿似乎不再屬于自己。他覺得現在要爬上眼前這個小小的山坡,對他來說絕不亞于攀登珠穆朗瑪峰。他絕望了,不再堅持,當校巴再一次開過來的時候,他沒有猶豫,上去了。
沒想到的是,校巴開過那個小山坡一拐彎就到了終點。他後悔極了,要是再堅持一分鐘,衝刺一下,就能越過小山坡,跑到終點,那是多麼令人驕傲的事情啊!
從那以後,每次參加比賽,當感到自己跑不動、快要泄氣的時候,他就不斷地對自己說:“再堅持一分鐘,快到終點了!”就這樣,他一直跑到世界冠軍的領獎臺!
堅強的男孩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就不應該想著放棄,應該努力的去爭取去堅持。也許就在你想放棄的那一刻成功就已經站在了你的面前,面對困難有時候只需要比別人多堅持一會兒。
1905年,洛倫絲查德威克成功地橫渡了英吉利海峽,因此而聞名于世。兩年後,她從卡德那島出發遊向加利福尼亞海灘,想再創一項前無古人的記錄。
那天,海上濃霧彌漫,海水冰冷刺骨。在遊了漫長的16小時之後,她的嘴唇已經凍得發紫,全身筋疲力盡,而且一陣陣戰栗。她抬頭眺望遠方,只見眼前霧靄茫茫,倣佛陸地離她十分遙遠。現在還不能看到海岸,看來這次無法遊完全程了。她這樣想著,身體立刻就癱軟下來,甚至連再劃一下水的力氣也沒有了。
把我拖上去吧!她對陪伴她的小艇上的人掙扎著說。
咬咬牙,再堅持一下,只剩下一英里遠了。艇上的人鼓勵她。
你騙我。如果只剩一英里,我早就應該看到海岸了。把我拖上去,快,把我拖上去。
于是,渾身瑟瑟發抖的查德威克被拖了上去。小艇開足馬力向前馳去,就在她裹緊毛毯喝一杯熱湯的工夫,褐色的海岸線就從濃霧中顯現出來,她甚至都能隱約看到海灘上,歡呼等待她的人群。到此時她才醒悟過來,艇上的人並沒有騙她,她距成功確確實實只有一英里。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後的那段路,往往是一道最難跨越的門檻。其實每一個人的一生中,無論工作或生活,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那樣的極限環境,或者說極限困境。有的時候就需要那麼一點點毅力、一點點努力的堅持,成功就能觸手可及,而不是充滿遺憾地擦肩而過。
美國華盛頓山的一塊岩石上,立下了一個標牌,告訴後來的登山者,那里曾經是一個登山者躺下死去的地方。他當時正在尋覓的庇護所——“登山小屋”只距他100米而已,如果他能多撐100米,他就能活下去。
這個事例提醒人們,倒下之前再撐一會兒。勝利者,往往是能比別人多堅持一分鐘的人。即使精力已耗盡,人們仍然有一點點精力,到用那一點點精力的人就是最後的成功者。
很多時候,再多一點努力和堅持就會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成功。以前做出的種種努力,付出的艱辛便不會白白地浪費掉。然而,令人感到遺憾和悲哀的是,面對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多數人選擇了放棄,沒有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現在大家都知道電話是貝爾發明的。其實發明電話的大量工作都是愛迪生等科學家完成的,貝爾所做的僅僅只是將電話中的一個螺母轉動了1/4周。為此他們打了一場著名的官司。法院最後將電話的發明權判給了貝爾。法官說:“雖然愛迪生等科學家做了大量工作,但他們認為電話不能實用,而最終放棄了。可貝爾沒有放棄,他將螺母轉動了1/4周,改變了電流幅度,致使電話有了實際用途,所以電話的發明權應屬于貝爾。”愛迪生等科學家的失敗距離成功的整體缺少了多大一部分呢?僅僅只是將一個螺母轉1/4周。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曾說過:我成功過,我失敗過,但我從未放棄過。
在通往成功的大道上,永遠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或者將要成功。西點軍校告訴男孩,每個人都應該信心百倍地去全力爭取人生的幸福和成功,並永遠激勵自己:離成功我只有一百米,只要再多一分鐘的堅持!所以,一定要對自己說,要堅持每天學一點東西,堅持每天快樂一點點,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
培養自己承受悲慘命運的能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每個人都可能在某個時候遇到人生的困境,但只要適當地調整好心態,積極地去尋求務實的解決方法,將一切煩惱當做成長的墊腳石,沉著忍耐,相信有一天一定能夠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只要肯吃苦耐勞,默默地在自己應走的軌道上前進,那麼即便是在最嚴酷的環境下,一個人也能安全地度過生命中的“冬天”。
霍金是舉世聞名的科學家,他雖然倍受疾病的折磨,已在輪椅上生活了三十多年,但他的臉上永遠挂著寧靜的笑容。在一次學術報告結束之際,一位年輕的女記者用既敬仰又悲憫的口氣問道:“霍金先生,盧伽雷病已將你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了,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了太多東西嗎?”
霍金面帶恬靜的微笑,他用還能活動的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于是,寬大的投影屏上緩慢而醒目地顯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頓時鴉雀無聲的會場掌聲雷動,人們紛紛擁向臺前,簇擁著這位非凡的科學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人們推崇他,不單是因為他是智慧的化身,更因為他還是一位人生的鬥士。
霍金在巨大的不幸中,仍以恬靜的微笑示人,使人們感受到了一種蘊含在微笑後面堅實的、無可比擬的力量——那是一種對生活的巨大的熱忱和信心,一種高格調的真誠與豁達,一種直面人生的成熟與智慧。這正是支撐起一個科學巨匠心靈的基石。只要具備了這種淡然如雲、微笑如花的人生態度,那麼,任何困境和不幸都能被錘煉成通向平安幸福的階梯。
當苦難降臨時,我們狹小的藩籬被打破,我們的世界也被打亂了。我們一時間好像生活在尖銳、刺耳的驚叫聲中,沒有出路,只有回聲。那些昨天還是我們念念不忘的“大事”,突然間變得沒有任何意義,我們的日常所想也變得微不足道,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冷靜,我們要告訴自己:痛苦和磨難與喜悅和順境一起構成了生活,那麼不幸也就成了我們必須承受的生活,我們一旦懂得承受,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在困境面前,我們要堅信我們本身就是“太陽”,就算目前有天大的煩惱,“黎明”一定會到來,“晴朗”的日子一定會到來,“春天”一定會到來。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黑暗的時刻看做成長的時刻,在苦難中認識生命中更為可貴的東西,從而增加人生體驗,要把困難看成一種契機,因為它可以讓你重新認識生命的重要性。雖然最初的痛苦也許會讓我們無法承受,但時間會將它治愈,我們飽經滄桑的心靈會努力復原,我們自身的價值不會因為挫折而貶值。
有一位著名的演講家在一次演講時取出一張嶄新的20美元紙鈔,他鄭重地問大家:“這是多少錢?”大家雖然有些疑惑不解,不知演講家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但還是如實地回答“20美元”。緊接著,演說家把鈔票揉成一團,用力捏了幾下,然後再把它展開,又問大家:“現在,它是多少錢?”“20美元。”演說家又把鈔票扔在地上,然後再踏上一只腳,用力踩了幾腳。他撿起鈔票,鈔票變得又臟又皺了,“現在,它是多少錢呢?”演說家又問。“20美元。”
于是演說家發表了如下的精彩結論:“無論怎樣糟蹋這張20美元的鈔票,它的價值依舊是20美元。我們每個人表面上即使傷痕累累,卻依然沒有失去我們原有的價值。除了自己,沒有人能真正地讓你貶值。”
是的,一個人在經歷了痛苦之後是完全可以復原的,悲傷與痛苦都是有期限的。不過,當它們漸漸離去的時候,我們要小心地重塑自身。它們曾使我們的生活陷于混亂,但也給了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
當沙粒進入了蚌殼里的時候,蚌覺得極不舒服,但又無法排除沙粒。此時蚌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體內的營養將沙粒包圍起來,使之成為有光澤的圓形顆粒,即珍珠。珍珠不僅成為蚌體內和諧的一部分,而且將其取出還成了昂貴的珠寶。
蚌能夠設法適應、利用自己無法改變的環境,人為什麼不可以像蚌那樣去包容一切不如意的事情,使之為我而變、為我所用呢?我們不要害怕悲傷與痛苦,悲傷與痛苦會帶給你超乎尋常的創造力。沒人會去追求不幸,但也沒人能夠躲避不幸,只要認清了不幸的真實面目,就可以對不幸善加利用了。
牡蠣之所以不容易受傷,是因為它有一層堅硬的甲殼保護著自己,但它是孤立的,雖然很安全,卻沒有創造性,所以它享受不到歡樂,而有些人對待苦難的方式也同牡蠣相類似,就是將自己進一步與他人隔絕。也許他們別無選擇,也許是傷痕太深,使他們害怕承受再次的打擊,但是他們不明白以輕松和積極的思想去防止創傷,以寬恕治療舊創,過一種創造性的生活,會比躲進“盔甲”里更安全。
西點軍校告訴男孩,即使飽經磨難,也應該對未來充滿希望。我們不否認自己的痛苦,但也不應該逃避。我們應該坦然地接受人生的苦難,我們知道人生如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樂。我們看到過許多身處黑暗的人,磕磕絆絆,最終還是走向了成功;而另一些人往往被眼前的光明迷失了前進的方向,終生與成功無緣。
我們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不要灰心喪氣。我們要始終堅信:一扇大門關閉了,還有很多扇大門開啟著。只要將憂愁的目光從這扇關閉的大門轉向其他開啟的大門,我們就會看到隧道盡頭的亮光,讓成功與快樂重新降臨到我們身邊,所以一定要記住:越是幸福的生活,其實越脆弱,因此,在享受幸福的過程中,我們千萬別忘了鍛煉自己承受不幸的能力。
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只有過不去的人
日本著名企業家土光敏夫,在中學時參加學校組織的一項一百公里徒步訓練。對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來說,這種活動的艱苦性是可想而知的。走了兩天,他的腳就打起了血泡。曾有許多次,他都想停下來躺在地上。但是,每當有這樣的念頭,他耳邊就有一個聲音在提醒:躺下去便是懦夫!打起精神,走下去!于是,他咬牙掙扎著繼續前行。不僅如此,他還鼓勵大家咬牙堅持。一些體弱的同學支持不住,累倒了,他還背他們一段路程。漸漸地,他感覺自己已經適應了這種艱苦的跋涉,身上背的東西也似乎輕了許多。
土光敏夫後來擔任有“財界總理”之稱的日本經團聯會長職務。他說:“我之所以在以後做事能不半途而廢,關西中學的長途步行給我的啟示最大。我知道:面對困難,人唯有迎接挑戰而不是回避挑戰,才會有真正的成長。你戰勝困難一次,就更強大一次。”
西點軍校告訴男孩,一個人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順心如意。碰到一點兒困難,其實並不可怕,應該把困難當成是對自己的一種考驗與磨練。也許你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困難,但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你在智慧、經驗、心志、胸懷等各方面都會有所收獲,會對你日後面對困難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你至少學會了如何應付。如果你順利地克服了困難,那麼在這一過程中你所累積的經驗將是你最寶貴的財富。
1900年7月,一位叫林德曼的精神病學專家獨自一人架著一葉小舟駛進了波濤洶涌的大西洋,他在進行一項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心理學試驗,預備付出的代價是自己的生命。
林德曼博士認為,一個人只要對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肌體的健康。當時,德國舉國上下都在注視著獨舟橫渡大西洋的悲壯的冒險。已經先後有100多位勇士相繼駕舟橫渡大西洋,結果均遭失敗,無人生還。林德曼博士認為,這些死難者不是從身體上敗下陣來的,而是死于精神上的崩潰,死于恐怖和絕望。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他不顧親友們的反對,親自進行了試驗。
在航行中,林德曼博士遇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多次瀕臨死亡,他的眼前甚至出現了幻覺,運動感也處于麻木狀態,有時真有絕望之感。但只要這個念頭一升起,他馬上就大聲自責:“懦夫,你想重蹈覆轍,葬身此地嗎?不,我一定能夠成功!”生的希望支持著林德曼,最後他終于成功了。他在回顧成功的體會時說:“我從內心深處相信一定會成功,這個信念在艱難中與我自身融為一體,它充滿了每一個細胞。”他的試驗表明,人只要對自己不失望,充滿信心,精神就不會崩潰,就可能戰勝困難而存活下來,並取得成功。
可見,“絕不言退”並不只是單純勉勵自己的話,實際上,它具有很大的價值。拿破侖說:“最困難之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
如果你不自信,那麼就會為自己想象一種“遇難即退”的後果,這種人首先就會被人認為是一種庸庸碌碌、懦懦弱弱的人,沒有人認為他能成就大事;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因為他閃躲、逃避,無法克服困難、提升自己,自然也只能做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情了。
當然,克服困難也要講究方式方法,有些困難確實很大,你肯定不可能馬上解決,在這種情況下,你只有採取其他更聰明的方法來解決,不能硬戰死戰,否則只會讓自己碰得頭破血流。
艾柯卡在福特工作已32年,當了8年總經理,只因大老板的嫉妒而失業在家,開始時他悲觀絕望,痛不欲生,甚至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覺得人生就這樣讓一道坎兒給擋住了。
痛定思痛的他決定繞過這道坎兒,自尋出路:應聘到瀕臨破產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出任總經理。後來他憑著自己的智慧、膽識和魄力,對克萊斯勒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頓和改革,並通過各種方式最終獲得了巨額貸款。
在艾柯卡的領導下,不久之後克萊斯勒公司就起死回生了,並成為僅次于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的第三大汽車公司。艾柯卡曾深有感觸地說:“奮力向前,哪怕時運不濟;永不絕望,哪怕天崩地裂。只有跨過人生的每一道坎兒,你才會贏得勝利。”
面對挫折和失敗,惟有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永不放棄,才能戰勝挫折和失敗。這些擋住去路的坎兒更可以誘發人們生命中的堅忍潛力。戴高樂曾經說:“困難,特別吸引堅強的人,因為他只有在擁抱困難時,才會真正認識自己。”西點著名學子、美國軍火大王杜邦曾說:“不管碰到什麼障礙和困難,你都可以嘗試把它成功地進行到底。”
沒有誰的一生能夠一帆風順事事如意,如果你正在遭受你覺得不堪忍受的“災難”,哪怕是再大的不幸,也要相信一切都會過去,就像天空不會總是烏雲密布,總有雨過天晴的一天。再堅持一會兒,就能看到黎明前的曙光了。
人生如同一盤棋,如果走錯一步就會痛失全局;人生就像足球賽,即使最強的隊也會在比賽中失手,即使最差的隊也有揚眉吐氣的一天。
絕處尚有逢生的機會,風雨過後才有燦爛的彩虹,被火燒過才有鳳凰的涅槃。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只有過不去的人。面對新的一天,堅強的男孩應該拍拍身上的塵土,抖擻精神努力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