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在公元1835年之前還是一個無人居住的蠻荒之地,173年後搖身變成了人口375萬的大都市,但如此急速的發展,並沒有造成現代都市崛起時常見的生態破壞——墨爾本年年被評選為“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
墨爾本大街上跑著祖孫三代有軌電車,從最古典的老爺車到最先進的“子彈頭”,它們用叮當的音韻講述著這座城市“不拋棄、不放棄”的發展原則,“推倒重來”的豪邁不是墨爾本的性格。而墨爾本最有特色的美食餐廳,就開在一種古董電車上。
走進傳說中“會奔跑的奢華餐廳”,餐桌上的紅色絨布燈罩垂挂著金色流蘇,那是100年前的時尚,與車窗外的繽紛街景對照,有一種隔世的美,百年時光倣佛一晃而過,又好像從來沒有消逝。
每節車廂都有一名戴著白色高帽的廚師,在非常局促的空間里變魔術般烹調出各種美味。兩名服務生穿梭于長長的車廂內,倒酒、端菜、幫客人拍照……忙得不亦樂乎。潔白的桌布猶如電影屏幕,上演著水晶杯、香檳、紅白葡萄酒、鵝肝醬、煙熏鮭魚、奶油慕斯……的交錯情節。
法國美食中的尤物,鵝肝醬
一杯開胃酒,兩樣鵝肝醬,開啟了這個夜晚的神秘。溫馨的燈光將兩樣鵝肝醬映襯得像對焦不實的美麗幻影,將粉紫色的鵝肝醬抹在鹹味餅幹上,將米黃色的鵝肝醬抹在甜味餅幹上,左右逢源地細細品味其中的美妙,我的味蕾已經歡舞。我開始明白法國人為什麼將鵝肝醬視為文化遺產,它確是美食中的尤物啊!此前,我吃過不少用鵝肝醬爆炒的菜肴,這還是第一次像抹果醬一樣地將它涂抹在餅幹上,舌尖上掠過的漸漸消融的美,從此銘刻在記憶里。據說這種吃法是最原始、最法國的吃法,將鵝肝醬加熱,法國人會恨恨地說那是“暴殄天物”。
終于停下刀叉,舉起酒杯,車窗外時尚斑斕的世界撲入眼簾。古董電車餐廳從南墨爾本的諾曼比路(Normanby Road)出發,途經圖拉克路(Toorak Road,以名牌產品著稱)、日落大道(Kilda Road,以慵懶閒適聞名)、月神公園(Luna Park,有一個有80多年歷史的遊樂園)、科林斯街(Collins Street,19世紀墨爾本最繁華的街道)……沿途林立著維多利亞式建築、雄奇的教堂,衣香鬢影,遍地綺羅,這城市的炫目華彩,像是餐廳在酒香菜香之外,為食客們奉上的一個精心策劃的余興節目。
古董電車餐廳每天中午、黃昏、夜晚開出3列,所挂車箱依訂餐人數而定,行駛時間為2—3小時,那是我在墨爾本度過的最美妙的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