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見識貧乏糗事多

時間:2013-10-31 09:0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年輕人在城市獲得的更多東西,遠不僅僅是肉身之間非延時的溝通,更重要的是見識。其實見識跟經濟地位和聰明程度沒多少關係,和是否在大城市生活有關。北京隨便一個四五歲的小孩站在街邊上,也許什麼名車都認識,他們家的車庫可能跟國貿的車展也沒什麼區別。而一個外地的農村大學生,可能學問很高但缺乏見識。這就是城市生活給人類靈魂世界帶來的最豐厚的一筆財富。

  說幾個《水滸傳》的典故。比如宋江出行的時候,最愛帶的是哪幾個人?第一個是李逵,打手嘛,最聽他的,所以要帶著。第二個是特務頭子戴宗,這是給他搞情報的,跑得快嘛。這兩個人帶著。另外他最愛帶的是誰呢?一個是燕青,當時著名的民營大企業家盧俊義的跟班,是一個在大城市生活,混跡歌館酒樓的人,另一個是皇族後裔柴進。為什麼要帶後兩個人呢?這兩個人其實是後入夥的,就是因為他們有見識,這個很重要。

  後來宋江搞招安,要跟皇上搞好關係,所以他們就去找李師師。宋江是一個土老帽,他在鄆城縣卡拉OK廳里還算是氣派的,可到了“天上人間”就不行了。李師師那是“天上人間”的小姐,以致于跟他之間的交流變得非常困難。

  《水滸傳》里寫宋江幾杯酒下肚之後,捋袖揎拳,現出梁山泊的手段來,搞得柴進很不好意思,反復跟李師師說:“我這個表兄喝完酒就這個樣子,娘子擔待。”這就叫見識,不是宋江不聰明,不是個英雄,而是沒在大城市混過就是不行。

  《水滸傳》里還有一個例子。蔡京[1]的兒子蔡九知府給老爹寫了一封信,吳用就出主意把他的信給改了,于是找到玉臂匠金大堅新刻了一枚圖章,讓聖手書生蕭讓模倣蔡京的筆跡重新寫了一封信。戴宗沒去東京汴梁的相府送信,而是直接把假信送回給了蔡九知府。

  蔡九差點被騙過,旁邊有一個人叫黃文炳,他一看就說這個信是假的。黃文炳說:“字跡和圖章都對,但是蔡京已經是老太師而且當了丞相,他怎麼會用‘翰林蔡京’的圖章呢?這是第一。第二,這是老爹給兒子寫信,怎麼會用蔡京這樣的名字呢?這叫名諱。對兒子講話,父親是不用名諱的,他肯定不會用這枚圖章的,所以此信有詐。”

  蔡九知府一聽,覺得有道理,就讓他把送信的戴宗叫來問話,說:“你到我家去,這信是找誰送進去的?幾日得了回信啊?”戴宗沒去過啊,要知道他只是一般的看守所小民警,哪見過相府是什麼樣子。戴宗說:“我就在門口尋,尋了半天尋著了一個門子,然後這個門子就給我遞進去了,第二日就給了回書,我就帶回來了。”

  可見小地方的人是無法理解一個相府那種門庭若市的狀態的,所以他用的詞叫“尋見”一個門子,顯得相府門庭冷落。

  蔡九知府聞言勃然大怒:“胡說,所有到我們家送信的人,首先要找到李門子,李門子要送給張幹辦,張幹辦要送到里面的李督管,然後才能送到里面。不管多親多近,必須三日才得回書。一定有詐,給我打!從實招來!”

  吳用的妙計這就破了嘛。這難道能怪戴宗嗎?他沒在東京汴梁生活過,沒有這番見識。所以無論是蕭讓的模倣字跡,還是金大堅的新刻圖章,所有技術環節都沒有錯,但在見識上出了錯,導致最後所有的騙局徹底失敗。

  民間其實有很多這樣的笑話,比如秦牧的散文里寫到,倆農民吹牛,一個人說:“我見過皇上的金鑾殿,左邊一個油條鋪子,右邊一個燒餅鋪子,皇上想下來吃哪個就吃哪個,都不給錢的。”一個農民能夠想象的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就是那樣。

  一個撿糞的人坐路邊上嘆氣,說:“他媽的,我要是當了皇上,這撿糞的叉子得是金的,而且路兩邊的糞都得歸我一個人撿!”

  再比如打倒“四人幫”之後,民間傳說江青腐敗,床頭擱一紅糖罐子,床尾擱一白糖罐子,夜里起來就吃。當時老百姓覺得能吃上糖就是皇上、娘娘的生活,覺得江青的生活就是那樣的。

  這就是見識貧乏對一個人的妨礙,所以能不留在北上廣深嗎?

  本文摘自:《邏輯思維》,作者:羅振宇,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