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連環創業家

時間:2013-10-24 15:09   來源:中國臺灣網

  《假如生命明天終止你還會創業嗎》是雷軍為《創業家》雜志2011年第8期撰寫的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寫道:

  假如生命明天就會終止,你今天會做什麼?這個話題跟創業者講,大部分創業者(估計)都選擇不幹了。假如生命明天終止的話,你今天還會創業嗎?如果這一條大家能做出肯定的回答的話,我相信這個人一定是一個真正、熱愛自己的事業、熱愛創業的人。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也許這就是我們苦苦找尋的千里馬。

  大學時,雷軍和武漢電子一條街的老板們打成一片,時間長了便有了自己創業的想法。他把這個想法說出來後,得到了王全國、李儒雄等人的全力支持,沒多久一家名為“三色”的公司就正式成立了。起這樣一個名字是因為雷軍認為“我們的世界就是由紅黃藍三色演變過來的”。那個時候的雷軍志存高遠,他以為三色公司會在他們的呵護下會成為下一個蘋果,而他自己說不定能夠成為下一個喬布斯。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公司真正運作起來後雷軍才發現創業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維持公司運轉的是公司營業後的第一張單子,這樁生意讓他們賺了四五千元,但是此後公司卻陷入了財政危機之中。

  為了盡快實現盈利,雷軍和他的夥伴們晚上做開發,白天跑市場,但始終沒有找到好的突破口。那個時候,漢卡生意正如日中天,于是他們決定倣制漢卡。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的產品還沒來得及問世,程序就被別人盜用了,“三色”公司生產出來的漢卡遠沒有對方的漢卡走俏,在近半年多的時間里“三色”並沒有給雷軍和他的夥伴們帶來任何收益,不得不宣告破產。但是這次創業經歷卻讓雷軍丟掉了壯志雄心,開始變得踏實下來。

  加盟金山初期,WPS在中國火爆異常,可隨著微軟在中國市場上逐漸強大,金山公司陷入困境之中。雷軍不得不和求伯君開始二次創業,重新拯救金山于水火。那段時間,雷軍幾乎是以金山為家,每天工作時間長達十六七個小時,最後金山狹縫中求生,艱難地存活了下來,並在雷軍的領導下走上了一條商業化道路。

  金山重回正軌後,雷軍的創業夢想卻沒有中斷。1999年前後,金山的工作任務並不繁重,雷軍找到高春輝,一番合計後兩人商定做一個專業的下載網站,卓越網開始試運行,最初僅有五名員工。

  相對于金山來說,卓越可以說是雷軍的“親兒子”。卓越上市初期沒有任何收入,可是每月維持運營的費用卻達到20萬人民幣。即便這樣雷軍也依然沒有放棄,在雷軍的堅持下卓越僅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在CNNIC的網站排名上排到第33位,成為知名的中文軟件下載網站。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雷軍指出:“我是雷軍,不是雷鋒。卓越網站100兆的帶寬每天的租金費就是2.1萬元,這樣的帶寬用做免費下載,一沒有效益,二沒有訪問率,卓越原來的路子有問題。”

  2000年前後,雷軍對卓越進行改組,將它轉型成為一家B2C電子商務網站,在“超越平凡生活”的口號中,卓越全面停止了原有的下載服務和TI資訊內容,開始主營圖書和音像制品。一年後,卓越便成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大的兩家網上書店之一,到這時候卓越才實現收支平衡。

  眼看著自己的“親兒子”茁壯成長,雷軍內心驕傲無比。可是國際巨頭們也開始對卓越垂涎三尺,2004年亞馬遜公司開始與卓越就收購事宜談判。經過反復磋商後,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與卓越控股方達成收購協議,以雷軍為首的卓越高管悉數退出。

  對于卓越的轉讓,雷軍從內心深處是不認同的,因為沒有人願意把自己養大的“兒子”拱手轉讓給別人,但是他又不得不從大局出發。但賣掉卓越,也讓雷軍收獲頗多,經過冷靜的分析後,雷軍對創業有了獨特的認識,思路也更為清晰,為之後的創業奠定了基礎。

  即使在金山內部,雷軍也沒有停下創業的步伐,這家由WPS文字處理軟件發展起來的軟件公司,先後出品了金山影霸、金山快譯、金山毒霸等一係列產品。可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讓雷軍看到了新的機會,金山開始涉足遊戲領域。

  開展互聯網遊戲初期,雷軍要求金山的高管人員每個人手里必須有一個40級以上的遊戲賬號,雷軍本人更是白天工作,晚上遊戲,為的是增加遊戲的體驗度,于是《仙劍奇俠傳》成了金山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俗話說有所得必有所失,身為金山總裁,雷軍必須收斂起自己的個性,削足適履地使自己適應這個崗位的要求。在金山工作了十幾年,雷軍身上烙上了金山的烙印,金山也成了他的代名詞,他更多地在強調“金山怎麼想,而不是雷軍怎麼想”。雷軍迷失了。

  2007年,金山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就在所有金山人為之歡呼的時候,雷軍卻萌生退意。年近四十的雷軍一下子從企業高管成了“失業人員”,他希望能夠找回年輕時的創業衝動,希望褪去金山的印記做回自己,但是卻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目標。

  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雷軍拿著自己的錢褡子開始扮演天使投資人的角色,先後投資了幾家企業並獲得巨大成功。在與這些企業負責人接觸的過程中,雷軍重新找回了創業激情,並總結出創業就是幹別人沒幹過的事情、把別人幹過但沒成功的事情幹成的結論。在不惑之年,雷軍決定再出發。

  小米科技被雷軍認為是自己做的最後一件事。成功了,自己多年的創業夢也就圓了,失敗了,從此以後也就不再有所奢望。為了做好這最後一件事,雷軍憑著自己對行業的準確判斷和三寸不爛之舌,先後邀請了六名聯合創業人和自己一起創辦小米公司。

  短短幾年時間,小米科技便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經過一係列的創業之後雷軍也終于找回了自己。現在雷軍不僅僅是金山的董事長,同時也是小米科技的CEO,他常常對人們說:“我現在四十多了,該有的都有了,我掙錢的欲望沒有把一個東西做成功的欲望高,這是我人生中最後一件事,幹完拉倒。”

  創業是一條艱辛無比的不歸路,有人順利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將“雪球”越滾越大,甚至登陸納斯達克,從成功走向成功;也有人一路磕絆,幾度抗爭,卻難逃“亡也忽焉”的厄運,仰天長嘆後退場;還有人永不言棄,堅定理想,最終東山再起。無論是從成功走向成功還是由失敗鋪墊的成功,有一條真理顛撲不破:企業越大,創業者越難。

  雷軍正行進在這條越走越難的道路上。他有經久不息的創業熱情,並能將某件產品或服務做到極致;他善于捕捉最新商業趨勢,勇于顛覆傳統商業模式;他始終保持創業者的姿態,步履堅定,無怨無悔。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