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互聯網浪潮從北京奔流到武漢,“學海淀經驗,建武漢硅谷”、“北有中關村,南有廣埠屯”等口號開始火熱起來。廣埠屯IT數碼一條街逐漸興盛,從珞喻路到廣八路交匯的大片區域,幾乎環繞武漢大學,突然間冒出大大小小上千家IT公司和電腦配件商。
大三時,雷軍已經不滿足于校園生活,迫不及待想要到他渴望的廣闊天地里自由馳騁。由于大學還沒畢業,不急于擇業,賺錢是其次,感興趣、能學到東西是他最為看重的。尤其是當時電腦還沒有現在這麼普及,大學里設備簡陋,電腦數量嚴重不足,盡管有老師們的“特殊照顧”,可一星期下來也只能在電腦上“賴”兩個多小時。多次“蹭”機房被趕出來後,雷軍就去武漢電子一條街上“蹭”,那里有各式各樣的樣機和展示機。
為了能更好地“蹭”到電腦,雷軍打著幫忙和兼職的旗號。在接下來的兩年里,在跌跌撞撞的探索中,他的涉獵相當廣泛。寫過加密軟件、殺毒軟件、財務軟件、CAD軟件、中文係統以及各種實用小工具,做過電路板設計、焊過電路板,甚至還幹過一段時間“黑客”,解密各種各樣的軟件。
凡是感興趣的、有意思的雷軍都“玩”了一遍,跟武漢電子一條街上大大小小數百家電腦公司的老板都混了個臉熟,自個兒也成了電子一條街的“名人”。同行們有任何技術難題,都願意找他幫忙。
1989年,那是一個草長鶯飛的春天,正在電子街街上獨自遊蕩的雷軍認識了王全國。這是雷軍人生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王全國比雷軍年長四歲,是武漢電子街上的技術權威,後來的金山副總裁。當時畢業留校,在校辦的一家電腦銷售公司工作。
那時互聯網還沒有普及,沒有軟件正規流通體係,電子高手們只能聚在一起交流各自手中的軟件。其中,王全國手里的軟件最多,是各種軟件的集散地。雷軍經常跟他交換軟件,隨著溝通的次數逐漸增多,兩人之間默契漸增。
當年7月,他倆就開始合作寫軟件了。雷軍特別活躍,寫軟件一上來就直奔主題,速度很快。而王全國習慣先仔細研究一下,看看有沒有竅門,然後再動手,速度有些慢,但可以避免出錯。兩個風格迥異的年輕人,剛好可以取長補短,優勢互補。
他倆認識的時候,王全國正在做一個加密軟件的界面,而雷軍此前正好寫過一個加密軟件的內核。兩人一拍即合,很快一起動手合作開發加密軟件BITLOK0.99。這個軟件主要用來保護軟件的知識產權,防止盜版。那時候的盜版非常厲害,軟件想要賣錢,就必須有防止被拷貝的技術,要通過磁盤加密。
僅用兩周時間,這款加密軟件就完成了。恰好當時《神秘的黃玫瑰》正在熱播,講述一個叫黃玫瑰的強盜與腐敗政客進行殊死鬥爭。黃玫瑰酷酷的,槍法很準,他們都很喜歡,就以“黃玫瑰小組”來命名這款軟件。“黃玫瑰小組”,很快就跟神秘的黃玫瑰一樣流行開來。不過,樹大招風,BITLOK加密程序很快就招來解密高手的叫板。他們專門針對這個加密程序進行解密,雙方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到最後,雷軍的加密程序做過20多種算法。這不僅是一個產品的功能升級,而且成為程序員之間技術與膽識的較量。這場較量僅發生在小圈子內,並不為大眾所熟知,卻見證了軟件技術的另一種魅力,激發了雷軍更多的野心和快樂。
無心插柳柳成蔭,也許雷軍和王全國都沒想到,BITLOK後來賣得非常不錯,用友、金山等知名軟件公司紛紛購買,他們居然賺了上百萬。這是雷軍賺的第一桶金。看似偶然,偶然中卻是必然:技術到家了,成功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病毒開始流行。美國電腦科學家Fred Cohen于1983年首次提出“電腦病毒”一詞。它是一種惡意的電腦程序,以隱蔽的方式侵入電腦,並伺機對電腦中的信息進行破壞、盜取、修改、刪除等惡意操作。由于與生物病毒有很多相似性,故稱其為病毒。第一個可傳播病毒發現在1986年的1月份,稱作Brain的該病毒讓20世紀90年代的大批黑客獲得靈感,並因此衍生出一係列新型病毒。
實際上,1988年前後,隨著軟件交流的頻繁,計算機病毒隨軟盤悄然進入中國內地。1990年,雷軍和同學馮志宏開始合作開發殺毒軟件免疫90。馮志宏與雷軍同一屆,後來被稱為“中國工具軟件開發之父”,跟雷軍一樣,也是很早就在電子一條街上的高手。
那時的條件並不好,他們利用寒假的時間在外面的公司找了一臺機器上機。武漢的冬天特別冷,雷軍和馮志宏都凍得腳底生瘡,但是這並不影響兩個年輕人的熱情。很多年後雷軍還很懷念馮志宏煮的波紋面,大讚“馮志宏煮的波紋面很好吃”。
盡管條件艱苦,在開發中也出現不小心把病毒擴散出去、因調試程序出錯把硬盤衝了個一幹二凈的烏龍事件,但是正因為當時處于反病毒的初級階段,一窮二白,沒有同類軟件可以作為參考,他們才沒有受到路徑依賴的束縛,可以自由發揮。他們做的病毒免疫程序非常全面,很像黑貓警長,遇事冷靜,能夠查、解當時能夠發現的所有病毒。更難得的是,這款軟件還做到了樣本庫升級,能夠在英文環境下英文顯示,在中文環境下中文顯示。
令人欣慰的是,武漢大學的輔導員劉紹鋼老師注意到了這兩個在校外編寫軟件的學生,在他的推薦下,免疫90獲得了湖北省大學生科技成果一等獎。
不過,正當他們做出樣卡在市場上推廣的時候,華星防病毒卡很快就上市了。因為當時的雷軍和馮志宏都還只是學生,想法比較幼稚,他們認為不是第一個做出來的就沒有市場,就放棄了。而這套軟件僅在武漢賣出了幾十套。時隔很多年後,當雷軍學會把握機遇的時候,他才知道別人做出來了並不意味著自己不能做了。錯過這次機會,雷軍每每回憶往事的時候都難免有點糾結。
之後,雷軍和馮志宏還合作開發了RI內存清理軟件。當時的電腦內存很小,運行程序一多係統速度就慢,有的程序甚至因為內存被其他資源佔用而無法運行。RI能夠將常規內存、擴展內存等自動釋放,能夠很快解決調試死機等問題。
為了與人方便,雷軍將這款工具軟件完全免費,並開放了源代碼。很快,RI就流行開來,成為那一代程序員人手一份的必備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