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走進百年驅動裝置的百科世界

時間:2016-07-26 07:46   來源:經濟日報

走進百年驅動裝置的百科世界

  照片為該書作者徐銘

  中國鐵道出版社近日出版了《機車動車和電車的驅動裝置》一書,此書由一生服務於鐵路事業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徐銘編寫,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系統闡述了百年以來數十種不同結構、形式多樣的驅動裝置,從1825年蒸汽機車上的連桿驅動裝置,到目前高速動車的驅動裝置應有盡有。

走進百年驅動裝置的百科世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鐵路實現了快速發展。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鐵路大提速和21世紀初啟動的高速鐵路建設,促進了我國機車和動車製造水準的迅速提高。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機車動車的速度與功率的提高,世界各國不斷研發和創造了種類繁多、適合各種運作速度與功率的驅動裝置。事實上,自機車動車和電車産生以來的百年間,其發展史也正是驅動裝置的發展史,但在我國專門論述機車動車和電車驅動裝置的專著卻很少。

走進百年驅動裝置的百科世界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鐵道部部長傅志寰為本書作序指出,驅動裝置是機車和動車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列車速度的提高,對驅動裝置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我國尚缺少系統論述機車、動車和電車驅動裝置的專著,現行高校教材中雖有論及,但都過於簡略。此書彌補了這一缺陷,書中不少驅動裝置未曾見諸國內書籍。“本書的出版有助於讀者系統地了解各種驅動裝置的性能,有利於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並會對我國機車、動車和電車驅動裝置的設計和創新起到促進作用。”傅志寰在序言中這樣寫道。

  作為本書主審的同濟大學資深教授龔積球表示,該書詳盡闡述了各種驅動裝置的發展由來及目前現況,填補了我國現行高校教材中缺乏對驅動裝置進行詳細系統論述的空白,可為學生、鐵路工作人員以及研究人員學習研發驅動裝置提供有益的資料。

  翻開此書,仿佛走進了百年時空中驅動裝置的百科世界。本書分五章,介紹了驅動裝置的基本原理和設計要求,驅動裝置的分類,各類驅動裝置的主要結構和優缺點,當今世界鐵路高速列車牽引電機的驅動裝置,我國目前機車和動車組的驅動裝置。其中,各類驅動裝置的主要結構和優缺點是本書的最主要章節,也是重點內容,可謂洋洋大觀,薈萃了百年來中外各種驅動裝置。作者將46種主要的驅動裝置分成14類進行敘述,展現了各種驅動裝置的原始型,及其演變過程和研製試驗道路。作者在敘述中還盡可能地介紹了安裝這些驅動裝置的機車動車和電車的型號、機型與數量,並提供了有關參數。同時,別具匠心地保留了英、法、德等文字的專用名詞。作者這樣做的目的,是想盡最大努力為本書的使用者提供參考與便利。

  雖然這是一本非常專業的科技類專著,讀來卻並不枯燥,甚至可以説是饒有趣味。因為本書採用了大量的圖片,使各類驅動裝置的形狀、結構乃至設計,都得以直觀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既加強了本書的針對性和科技含量,又增添了閱讀中的歷史感與時代感。1825年英國人喬治斯蒂芬森(GeorgeStephenson)設計的蒸汽機車所用的連桿驅動,1886年美國人斯博拉格(J.Sprague)發明的單輪對抱軸式滑動軸承電機驅動裝置,首次於1889年應用在倫敦地鐵的無齒輪驅動,德國西門子(Siemens)的六連桿萬向軸驅動裝置,法國阿爾斯通(Alsthom)和扎克曼(Jaquemin)的萬向軸驅動裝置,瑞士BBC的多種連桿萬向軸驅動裝置,日本WN齒輪聯軸節電機驅動裝置,法國TGV和AGV驅動裝置.德國Valaro驅動裝置以及中國的CHR380高速列車驅動裝置,等等,對於每一種驅動裝置,作者都配以詳細尺寸的工程圖和照片來描述,全書共計300張!有許多圖文資料都是第一次見諸國內書籍。

  值得關注的是,彈性車輪在我國尚屬新生事物,方興未艾,卻早已廣泛應用於歐美的電車、地鐵動車和輕型動車上,本書對彈性車輪相比剛性車輪在電車和動車上應用的優點,從動力學和線路試驗加以説明與證實。書仲介紹了瑞典、德國、瑞士和義大利使用的多種彈性車輪的結構並分析了它們的優缺點以及最新的發展。

  在後記中,作者總結了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和瑞士BBC的驅動裝置的發展軌跡.在闡述了我國高鐵為世界各國中里程最長速度最高的高鐵外,更附有各國高鐵點至點最高速度的時刻表供參考。我國點至點最高速度相較法鐵要快40Km/h,世界各國高鐵出口競爭劇烈,作者就此提出了個人的思索和建議。

  就在這本書正式面市的半個月前,作者徐銘剛剛度過了85歲生日。這位一輩子和鐵道打交道的老先生在耄耋之年筆耕不綴,終於完成了這一早在四五十年前他就想進行的研究專題。上世紀70年代他在鐵道部所屬科學研究院工作期間,曾選定機車驅動裝置作為研究課題,由於上級調動工作而擱淺。八九十年代,他常駐德國工作,領略了歐洲鐵路先進的裝備和管理,也多次做了一線考察。1992年退休以後,他重拾舊時課題,開始編寫這本驅動裝置的專著。時空的久遠和跨越,高度的保密性與專業性,使得收集資料的難度超乎想像,20多年來,他為收集、整理這些十分難得而寶貴的資料,花費了大量的心血,曆盡艱難而從未曾放棄,許多資料都是他請歐美的親人朋友多方尋找才得以完善。而他對於這些資料的取捨、吸收與消化,則體現出一位鐵道專家的紮實功底與深厚功力。他本著精益求精的精神修改了十多稿,希望為鐵路工作人員、研究人員和高校師生學習研發驅動裝置提供有益的幫助。作者深知,機車和動車的驅動裝置尚有不少空白的領域可以開發,我國要從機車和動車的製造大國成為強國,必須加強科研隊伍和人才建設,在技術革新上趕上世界先進水準。因而,當我們翻開這本專著時,不僅進入了一個驅動裝置的精深的科技領域,也看到了一位老知識分子情係國家的豐富的內心世界。(文青)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