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韓松落新書《老靈魂》出版 首度談音樂中的老靈魂

時間:2016-02-26 07:52   來源:鳳凰讀書

  “人為什麼會戀舊,會在老歌裏尋找溫暖乃至依傍?大概因為,在時代的動蕩中,那些歌是變化最少的,甚至是沒有變化的。因其存在的不夠實物性和虛擬性,它反而不可更改、不可流失,因而常常為我們提供一種時空靜止的假像,為我們設置一道暫時的屏障,安撫我們的焦慮。”作者韓松落如是説道。韓松落生於新疆,長于蘭州,70後,一如戈壁上頑強的綠色植物。他給予他愛的一切以特殊的意義,比如音樂,一首歌、一張唱片、一位歌手,甚至一個時代,一段歷史,韓松落以他自己的理解與想像,賦予人性化的解讀敘述,於是有了這本《老靈魂》(由未讀出版)。近百篇文章,講述周夢蝶、劉藍溪、黃舒駿、羅大佑、鄭智化、李宗盛、齊豫、張艾嘉、達明一派、張清芳、“燕舞”之歌、艾敬、張楚、金德哲、森田童子、中島美雪、Nick Cave等人的故事,甚至有薩頂頂的前世今生。還有那些傳唱已久的歌曲——比如《野玫瑰》的傳奇,“牯嶺街少年合唱團”的來頭,以及《未央歌》《青青的野葡萄》是怎麼成型的,尋找這些在一代人心中留下印跡的聲音的來龍去脈,讓時光倒流,勾起每個人心底渴望追憶青春的老靈魂。

  有人説懷舊是一種情懷,讀過韓松落的新書音樂隨筆集《老靈魂》,我認為懷舊有時是一種能力。在人來人往,網路資訊如洪水猛獸撲來、應接不暇的當下,不是每個人都具備懷舊的心境,甚至“忙”作為忽略生活的藉口已經成為常態,往往讓人連一首歌的時間都沒有,去停下來好好聽一首過往熟悉的老歌。

  有讀者朋友説,《老靈魂》讓他想起了許多遺忘的事情。而這位讀者的感受,只是韓松落這本音樂隨筆散文集所傳達出來的其中一點。《老靈魂》簡潔的文字後面,通過周夢蝶、劉藍溪、羅大佑、陳小霞、張楚、張露等一個個閃耀的名字梳理出了“臺灣70年代民歌運動”“大陸詩歌如春花怒放的80年代”以及“時光倒流七十年被韓松落命名為青銅時代的1940年代”。透過這些人和他們的故事我們看到了歲月的底色——其中含著幾代耀眼明星的人生底色。與此同時,也看到了韓松落所代表的70後一代人的青春底色和對他們對生活的敏銳觀察。

  尤其提到臺灣上世紀七十年代民歌運動,現在還活躍在我們視野當中的兩位歌者羅大佑和李宗盛時,韓松落的觀察感受與評價獨到、精闢。他在《無愧於我們的青春》一文中這樣説道,“李宗盛只比羅大佑小四歲,同樣是臺灣民歌運動的幹將,他就已經不像羅大佑、楊祖珺那代人了。他做不了政治詩人,他是輕度的,輕度人文色彩,輕度的消費主義,輕度的愛情,輕度的都市,他適合比上一代人小了三歲的我們。李宗盛由臺灣民歌運動出發,最終卻成為成熟的流行樂的幹將,他直白、幹練、悅耳,有微微的戲謔,與羅大佑的激進、深邃全然不同,正適合別無所求、埋頭于致富夢想的中國人。

  羅大佑對“時代”與“地理”感覺極為敏銳,在每個歷史的節點做出積極的回應——擔任時代天線的人都有這樣的執行力。1984年12月31日,在“中華體育館”舉行了“最後一個與你相互取暖的夜晚”告別演唱會之後,羅大佑離開了臺灣去紐約,在他去美國前寫的《昨日遺書》中,充滿厭煩的情緒“遺書”這樣的字眼,也意在説明,昨天對於他而言,已經形同死去,他需要隔著一段距離來審視“家”,審視“中國”。1987年臺灣解嚴之後,他又迅速到香港創辦“音樂工廠”,寫出《東方之珠》和《皇后大道東》,他始終努力參與,努力站在時代現場。“莫談國是”真正的含意,其實是:這是一個有談資和談論習慣的民族,所以需要特意提出禁止,他是這個民族習性的一部分,所以在大陸,他以盜版盒帶的形式流傳,當仁不讓地成為大陸青年、詩人、搖滾歌手的精神源流。直到80年代過去。時代選擇什麼樣的音樂,推出什麼樣的人,都有因由。”

  “一個時代足夠繁華的標誌,是永遠有人有事可供多年以後進行挖掘”韓松落筆下的老歌不單單屬於過去,這個時代也許更加看重商業和其他一些價值觀,但我們更願意説當下也有著這個時代的包容。發現就在我們身邊的青年,不乏八零後和九零後,他們對中西方老歌有著如數家珍的熱情、投入和考究精神。

  我曾在當家影視花旦王珞丹的部落格中聽到齊秦翻唱陳小霞作曲,徐志摩詞的《偶然》,有一段時期她用這首歌做部落格背景音;在林奕華執導的現代舞臺劇中大段承啟劇情的老歌《你把愛情還給我》;如今朋友圈還經常被魅力老男人倫納德 科恩的民謠刷屏,不論崔健、李宗盛、beyond樂隊,還是埃裏克 克萊普頓,這些名字和他們的歌一旦響起,依然有著一呼百應的凡響。這些歌就如韓松落的這本書名“老靈魂”一樣,已經在歲月當中沉澱,與人們的心共鳴。

  【書籍資訊】

  書名:《老靈魂》

  作者:韓松落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品牌:未讀文藝家

  定價:39.80元

  上市時間:2016年1月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專欄作家韓松落的音樂隨筆集,探尋從70年代至今陪伴我們度過整個年少時光的那些老歌和老歌手的下落,以及這些人的人生故事。他們去哪兒了,他們為什麼不唱了?他們現在狀況如何?還有那些復出的似曾相識的面孔,他們又有怎樣輝煌的過去?

  近百篇文章,講述周夢蝶、劉藍溪、黃舒駿、羅大佑、鄭智化、李宗盛、齊豫、張艾嘉、張瓊瑤、張清芳、“燕舞”之歌、艾敬、張楚、金德哲、森田童子、中島美雪、Nick Cave的故事,甚至有薩頂頂的前世今生。還有那些傳唱已久的歌曲——比如《野玫瑰》的傳奇,“牯嶺街少年合唱團”的來頭,以及《未央歌》《青青的野葡萄》是怎麼成型的,尋找這些在一代人心中留下印跡的聲音的來龍去脈,讓時光倒流,勾起每個人心底渴望追憶青春的老靈魂。

  作者簡介

  韓松落,70後,1997年開始散文及小説寫作,2004年開始專欄寫作,在多家媒體開有電影、音樂、娛樂、文化評論專欄。著有《為了報仇看電影》《我們的她們》《竊美記》《怒河春醒》等。《看電影》及《香港電影》雜誌舉辦的“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委,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委員會理事,《GQ》中文版2012年“年度人物之專欄作家”。

  “松落”是筆名,出自蒲松齡《聊齋志異》自序:“松落落秋螢之火,魑魅爭光;逐逐野馬之塵,魍魎見笑。”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