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當你真正開始愛自己》: 心理諮詢師眼中的愛情和婚姻

時間:2015-09-23 07:45   來源:鳳凰讀書

  太多人告訴你女人要怎樣去愛去生活,怎麼討人喜歡,可那是他們的生活不是你的,也不是你想要的。你口口聲聲要愛自己,口號喊了那麼多年,都是空口白話。當你真正愛自己,你不會覺得那麼累、那麼苦、那麼沒有安全感;當你真正愛自己,你不會一年、兩年、三年、五年總是一個樣,甚至不進反退;當你真正愛自己,你不會得不到別人的愛。

  人們往往把“愛”的感覺稱之為“獻身”、“屈從”或是“奉獻”,但實際上,這些狀態都不對,是我們把愛和需要混淆在了一起。

  每個人都應該是個完整、健康的人,人們對於生活的貢獻就是把自己最快樂、最好的部分與別人分享,但不要有任何束縛。自己相信什麼,就依照自己的想法去付諸行動。

  在生活中,人們是這樣學會愛的:父母相濡以沫教會了我們感情是互相依賴的;許多的影片及歌曲告訴人們:“只要他還需要我,就表示他還在乎我”,“我愛他愛得要死”等等。

  事實上,相信別人能滿足你的需要就是在相信一種謊言,而有些人卻沉迷于這些謊言中而不自知。人們總是認為若我愛他,就應該死心塌地;若他愛我,就應該處處為我著想。我們對於感情的認知,也只是把它當作一條通往幸福的路,一種治療不滿的特效藥罷了。這種感性的無知,往往導致我們陷入情感的困境。

  需要是一種基於自我的界定。

  有時候,你對情感的渴求,並不是由於一個“愛”字,而是你迫切地想滿足你在生理上,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的欲求。人們可以説兩個相愛的人是兩個彼此互相需要的人,但絕不能説兩個互有需要的人是彼此感情深醇的人。

  無論誰都可以分辨得出來“我需要你”這句話,其中含有多少的個人動機:你或許是不願改變經久形成的習慣而和他(她)固守在一起;你是想依靠對方來維繫你那份藏在習慣後的安全感;你是在為自己疏于改變的惰性尋找一個合理的藉口;你或許是因為可以把自己的一部分負擔轉給對方而與之長相廝守;你認為他(她)能悉知你的心意,能為你分憂解愁,能和你相知相伴,但實際上你是以此來聊以自慰……

  把消化不了的東西轉送給對方,是預防消化不良的最佳方法。

  或許你是因為已為對方付出太多而不捨得前功盡棄。你覺得彼此之間的感情就像你親手扶植起來的小樹,儘管歷經風雨,如今也亭亭華蓋了,絕不忍就此放手。你看重的也許是你付出的心力與情感,而不是出自內心的真愛。

  還有可能你認為茫茫人世曲高和寡,終此一生,知己難得,你寧願多付出一些來保有那份相知相惜的默契。你以為那就是真正的愛情了,殊不知你最看重的仍然是你自己的感覺。

  凡此種種,都是你所經歷的需要與愛的誤區。

  不管你是因為需要而需要愛,還是因為你需要被對方所需要而需要愛,都不是那種基於雙方內心契合的、願意為對方著想的真愛。

  愛與需要有時確實是兩個模糊的概念,它們之間僅僅是存在一個立足點的區別而已。有詩説:“如果愛你是錯的話/我不想對/如果對是等於沒有你的話/我寧願錯一輩子。”

  或許,這才是愛的境界。

  內容節選自陶思璇 《當你真正開始愛自己,世間所有美好都已為你準備》

  書名:當你真正開始愛自己:世間所有美好都已經為你準備

  作者:陶思璇

  出版社:北京友誼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5年5月

  陶思璇,生於1972年,北師大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生,師從心理學家陳向一教授。家庭治療師、國家心理諮詢師、情感關係專欄作家,性與性別研究所研究員,15年情感關係研究,5年臨床諮詢經驗。是很受大眾歡迎的魅力教練,身心靈修行者,兩性情感專家,情感關係暢銷書作家,國家心理諮詢師,家庭治療師。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