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人民作家”巴金誕辰110週年出版座談會在四川成都舉行,著名作家馬識途、李致,巴金研究專家學者,巴金生前的親朋摯友齊聚,深切緬懷巴金“講真話、做好人”的崇高精神。
巴金1904年11月25日生於四川成都,是享譽世界的作家、翻譯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文革後巴金撰寫的《隨想錄》在懺悔和反省中提出“講真話、做好人”的精神,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2005年,年逾百歲的巴金與世長辭。
“我們讀巴金先生的《家》,似乎讀的也是自己的家,這部書籍給了我們那一代青年走出家庭,投身革命浪潮的勇氣。”當日,百歲老人馬識途拄著拐杖來到座談會現場。
馬識途回憶,在上海求學期間,由巴金編制的小本書籍在同學中廣為流傳,為那一代年輕人打開了面向自由、平等的窗戶。而文革後,巴金《隨想錄》中深刻而殘酷的自我剖析與社會批評,則是替整個社會向道德良知懺悔。馬識途所撰寫的《百歲拾憶》正是向巴金“講真話、做好人”的精神致敬。
巴金在四川大學求學期間,正值五四運動之時。四川大學副校長晏世經在座談會上感嘆,巴金先生曾説五四運動像一聲春雷,把他從睡夢中驚醒,而晚年巴金獨自一人對自己展開的深入批判也像春雷般驚醒了無數中國人。“如今,巴金先生講真話、獨立精神、自我批判的品格正是青年學子學習的榜樣。”晏世經説。
“巴金先生一生心繫出版,17歲時就參與編輯刊物《半月》,併發表第一篇文章《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四川省新華文軒集團總編輯張京介紹,巴金的作品存在,巴金種下的“火”就不會熄滅。今年新華文軒集團推出了《巴金選集》、《巴金家族史考略》、《四爸巴金》三種圖書以紀念巴金誕辰110週年。
“《家》與《隨想錄》是巴金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巴金的侄兒、作家李致看來,紀念巴金最好的方式,是讀巴金的作品。
當日,坐落于成都巴金文學院內的“巴金紀念館”開館,同時展出以“天地家春秋”為主題的巴金誕辰110週年紀念展。(賀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