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中國作家“走出去”需做好三件事

時間:2014-09-01 08:34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南方國際出版論壇”引熱議 為中國作家“走出去”開藥方

  核心提示

  如今中國的作家不少,能夠寫出好作品的作家也不少,但能得到全世界普遍認可的中國作家仍然不多。有人説,這是因為漢語實在過於艱深,讓翻譯者望而卻步;也有人説,這是因為中國的出版界還不夠成熟,以致很難讓中國作家的書籍版權通達全世界。

  與全世界的讀者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這是中國作家及出版商共同的願望。那麼,如何才能讓這個心願變成現實呢?

  在8月20日和21日舉行的南國書香節系列活動“南方國際出版論壇”上,著名國際版權代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品特在華代理人托筆伊迪,臺灣博達文學版權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嘉賢,比爾蓋茨在華首席顧問、《中國通》作者蒂姆科裏索德,英國企鵝蘭登書屋亞太地區總裁大衛帕裏什,原麥克米倫亞太地區總裁、國際出版顧問丹尼爾沃茨,荷蘭文學基金會董事、翻譯與非小説主管馬丁沃爾肯,旅美雙語作家吳帆等嘉賓齊聚一堂,就這一問題為中國出版界開出了一系列實用的“藥方”。

  現狀

  西方引進中國作品大多靠“邂逅”

  兩年前,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很多人就開始分析其獲獎的原因。有評論指出,在中國跟莫言水準相當的作家還有好幾位,但他們與莫言最大的差別,就是莫言的作品“走出去”了,被翻譯成英、德、法、意、日、西等十幾種外語文字,讓外國評委和讀者有機會欣賞到其作品。而且翻譯其作品的又多是國際大牌翻譯家,比如美國翻譯家葛浩文,被譽為把中國作家推向世界的“西方首席漢語文學翻譯家”;瑞典翻譯家陳安娜被稱為是“莫言得獎背後最重要的外國女人”。

  除了莫言,于丹的作品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2008年,英文版的《于丹〈論語〉心得》被世界頂級圖書代理人托筆伊迪帶到了法蘭克福書展,隨即在麥克米倫公司的包裝之下一炮走紅,進而被翻譯成28種語言,風行全球。但在那之前,托筆為翻譯的事情折騰了整整3年。

  莫言和于丹的成功,並不足以説明中國作家的書暢銷海外已經成為一種“現象”。他們的成功也不僅僅在於有一個好翻譯。旅美作家、文學評論家吳帆就表示,根據她的經驗來看,中國作品在西方的出版甚至走紅,大部分都是一種“偶然”,一種“邂逅”,而不是有系統的推薦。她舉例説:“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麥家的《解密》在西方賣得不錯。我了解的情況是,最早有一個人在中國的機場看到這本書,對故事內容很感興趣。碰巧這個人又認識一些出版商朋友,於是就把書介紹給他們……”

  據悉,不光是麥家的書,就連余華這種中國頂級作家的書,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也是因為私人關係、“機緣巧合”被介紹給企鵝出版社等國際知名出版機構的。相反,中國在引進外國書籍方面顯得有體系得多,比如各個時期的西方文學經典作品。此外,中國讀者對《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之類的圖書榜單也比較認可,引進速度也很快。“這是一種嚴重的不對稱。”吳帆如是説。

  與吳帆的言論相呼應的,還有來自於中國新聞出版網的一組數據。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內地引進的圖書版權當中,來自美國的有6210種,而向美國輸出的中文圖書版權數量僅為1266種,版權逆差就接近5000種。所以,如何將中國優秀的圖書作品“推銷”出去,現在已經成了中國出版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