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袁世凱:最愛開封鯉魚焙面 因迷信“元宵”改叫“湯圓”

時間:2014-03-18 13:18   來源:搜狐讀書

  袁世凱每天的飲食從一碗參湯開始:早上5點鐘起床,先喝一碗人參湯,6點多再吃早飯。這可能是袁世凱在朝鮮擔任總督時養成的習慣。

  袁世凱的早飯基本上是一成不變的雞絲面,這種面是從河南潢川專門運來的“潢川貢面”(歷史上也稱“光州貢面”),到現在還是河南名吃。

  在吃這方面,袁世凱和當時的高官相比並不奢侈,全家只有一個膳房。各房在這裡統一定制,需要時,專門有一個跑膳房,把菜放到轉筒中,分送到各房中,標準都是“四菜一湯”。

  袁世凱平常不吃“燕鮑翅”之類的山珍海味,他的喜好非常固定,而且菜品的位置擺放也很固定——清蒸鴨子一定是放中間,韭黃炒肉絲是放東面,紅燒肉是放西邊,還有蹄膀肘子。

  袁世凱的姨太太也常會做拿手菜給他吃。袁世凱在朝鮮做過總督,娶了三位朝鮮姨太太,其中一位還是朝鮮皇族。袁世凱最寵愛的是大姨太和五姨太,五姨太是天津楊柳青人,燒的一手好菜,不僅遇事有決斷,還能管家,照料兒女們的日常生活,很有才幹。袁世凱愛吃的韭黃炒肉絲以及紅燒肉,最開始就出自她的手,後來家廚學會,成為袁家的常菜。

  袁世凱喜歡吃魚,也喜歡釣魚。在洹上村隱居的時候,自稱為洹上老人,自己修了魚池養魚。袁世凱最喜歡的魚是開封北面黑崗口的黃河鯉魚,認為其他地方的魚無法與之相比。

  而袁世凱最喜歡吃軟溜鯉魚焙面,又叫溜魚焙面,這是現在中外皆知的河南名菜,用糖醋軟汁製成,又稱糖醋溜魚焙面。據史書記載,北宋時開封(汴梁)已有糖醋溜魚,明代時稱糖醋魚,但沒什麼名氣。清代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從西安回北京,路過開封,住在行宮裏。開封府呈進鯉魚焙面,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吃得讚不絕口,光緒誇這道菜是“古汴珍饈”,而慈禧太后則連稱“膳後忘返”。一位隨身太監當即揮毫寫了“溜魚何處有,中原古汴州”。正因為皇帝、太后喜愛這道名菜,袁世凱才要吃家鄉的鯉魚焙面。

  袁世凱很迷信,他稱帝後知道自己並不得民心,只好求助於宗教。除了求神問卜以外,還把花園中的七隻寶缸,排列成天上的七星,以表示自己順從天意。這種迷信也會體現在日常的飲食中。例如,由於“洪憲”與“紅現”同音,因此他在飲食中多以紅色為主,比如紅燒肉、紅燒魚和紅殼龍蝦,以及紅蟹等等,餐前通常要侍者先端上四盤拼成“洪憲萬歲”的鮮火腿絲。

  元宵與湯圓,也有著類似的故事。護國運動後,袁世凱漸漸眾叛親離,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他把1916年定為洪憲元年,企圖延續韆鞦萬代,可是在當年正月十五的時候,袁世凱已感到力不從心,在皇位上坐不住了。他想出去散心,順便了解一下京城的局勢,於是穿著便裝,來到北京的大街上。

  不知不覺中,袁世凱來到了大柵欄,一時興起,想去厚德福吃點地道的河南菜。此時,厚德福的門前正在熱賣元宵,悠長的吆喝聲遠遠地傳了過來。袁世凱感到很熟悉,加快了步子。可是,突然間一股不祥之兆襲上心頭,袁世凱停下腳步,細細傾聽。“元——宵”的吆喝聲回蕩在袁世凱耳邊,他卻似乎聽到了專為他演奏的喪音,那聲音隨著冷風傳來,袁世凱真切地聽到了“袁——消”的聲音,不由得勃然大怒。

  他再沒有心思吃飯了,馬上返回,接著下令將厚德福賣元宵的人拘捕起來,還命令所有的人都不準再提元宵二字,將元宵的名字改為“湯圓”。説也巧,就在此事發生沒多少天之後,袁世凱便被迫宣佈“取消帝制”,接著在憂懼中迅速死去。於是,一首歌謠在京城流行開來:“大總統,洪憲年,正月十五吃湯圓。湯圓、元宵一個娘,洪憲皇帝命不長。”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