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世博園,除了相機、折扇、飲水杯,你的行囊裏還能帶什麼?
一本書,是個不錯的選擇;對暑假集中觀博的學生朋友尤其如此。坊間以世博為主題的圖書如今已有數百種,若能從中取一點精華,或許會對你的觀博之行有所助益。一方面,翻書是打發排隊時光的最好方式之一;另一方面,觀博又是個學習的過程,碩大的世博園如同浩瀚學海,需要書籍的指引。
實用手冊:無聲的“志願者”
較之日常閱讀,可以帶在身邊作為觀博輔助的圖書,更需兼顧實用性與可讀性。在眾多“指南”性質的出版物中,世博局所編《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官方導覽手冊》(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可被作為首選。《導覽手冊》的定位使其“實用至上”。全書簡明而全面地介紹了世博會各個展館的展示特色,以及交通、觀演、服務尋求等實用資訊,易於查閱。帶上它遊園,你就如同帶上了一個無聲的“志願者”,可解決不少困難。
同樣值得推薦的是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吳志強所著《上海世博會精彩看點解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該書以其專業眼光精選了世博園區100個精彩看點,並設計出7條園區最佳遊覽線路供遊客參考。為方便攜帶,該書專門設計成窄長大32特型開本,並預留場館參觀印章處和遊覽手記處,讓遊客邊看、邊讀、邊記。而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上海圖書館館長吳建中所著《上海世博會看點》(上海大學出版社,2010年),也以簡潔的筆調對各個展館的展示亮點逐一介紹,配以各個展館的素描圖,精煉而素雅。
深度研習:通過學習“看門道”
對於不滿足於走馬觀花,而意在看出些“門道”的參觀者而言,導覽性讀物或許並不那麼“解渴”,而需要一些專題性的深度研讀。這樣的研讀未必局限于書齋內。帶一本書在身邊,邊看展品邊查閱,或許更是一種學習的方式。
東方出版中心2009年出版的一套“EXPO”叢書,便是不錯的閱讀材料。叢書共三種,分別為鄭時齡、陳易編著的《世博與建築》,吳敏編著的《世博與科技》及陳燮君、劉健編著的《世博與藝術》。三冊書中,作者以各自的尺度,對世博史上的建築、科技、文化成就進行了細緻的梳理和評析,同時對本屆世博會上的相關亮點進行了解讀。如《世博與建築》的末章《世博會與中國館建築》,以建築學家的視角講述了世博會中國館及其他各國家展館的建築特色;《世博與藝術》中對畢加索、羅丹、莫羅等藝術家與世博關係的詳解,則可當作參觀世博會博物館時的深度導覽。
如果你對世博會各展館的建築著迷,那麼胡廷楣、洪菁耘所著的《69個夢───訪問世博建築師》(上海文藝出版社,2010年)應該是你的必讀書。該書係作者歷經近1年辛苦採訪寫成,記錄了69個場館建築設計師口述的建築理念。該書留下的是關於世博建築的第一手資料,並且以一種故事性的講述方式,傳達出富含人文意味的建築理念。設想一下,在館外排隊時先讀一讀展館背後的故事,再帶著感動和思考進入建築之中,這該是何等奇妙的體驗。
購書收藏:物以“稀”為貴
愛書者每到一個新地方,總喜歡購買一兩冊書作為收藏留念。來到世博園自不例外。不少展館的商店內有畫冊等書籍出售,一些特許商店中也能買到世博主題圖書。如何選擇?
“物以稀為貴”,或許是一條準則。不少國家館、案例館售有該國(城市)主題的書籍,如果是內地出版社出版的中譯本,或者是完全的“中國製造”,那麼基本沒有購買的必要───這些書平時在普通的書店或網上也能輕鬆買到,在園區買非但不便宜,還可能給行囊平添負擔。愛書人的目光可以投向那些來自當地的原版圖書,它們在園外並不好找。
當然,諸如畫冊這樣的原版書也有多種。在它們中,就需要挑選那些最能反映該國(城市)文化特質的圖書,主題儘量集中,版本儘量特別。例如波蘭館的商店中售有波蘭為紀念肖邦200週年誕辰新出的畫冊《肖邦,其人其樂》,內有大量珍貴圖片及英文、波蘭文傳記文字,在大陸很難見到。對喜愛肖邦音樂的觀博者而言,在世博園買下它,可以承載對心中偶像及觀博之旅的雙重紀念,哪怕價格不菲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