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職業記者,我喜歡看傳記。看隔著時間河流,傳主如何有選擇地展現自己或長或短的人生,看面對一些爭論不休的問題,傳主如何自圓其説或者閃爍其詞。在他人的故事裏發著自己的唏噓,有時候也恨不得把傳主從書裏揪出來追問:某某是怎麼回事,您倒是説呀?有意思的是,這個月讀到的幾本傳記作者都非常年輕,最大的呂良偉不過五十齣頭。而加藤嘉一才26歲呢。這麼年輕,時間過濾得遠遠不夠,該怎麼説呢?真實的人性總有無限可能。
王文華:
從情場到職場
王文華幾年前因暢銷百萬冊的《蛋白質女孩》而成名,以寫愛情小説見長的他,其實是美國斯坦福大學MBA,更做過MTV電視臺董事總經理。這本《開除自己的總經理》是一個自傳性質的書,講述怎樣從一個小職員慢慢變成總經理,最後決定把自己開除。
開除自己,除了勇氣,王文華覺得這是一種自省的態度:“開除自己不是消極逃避,而是積極地佈局。了解到為了未來長久的職場生涯,現在才必須叫暫停。暫停不是永久的,而是補充了水分和養分,找塊新土壤,再去茂盛地開花。暫停也不是休息,而是重新練功,準備重出江湖。敢於開除自己從零開始,才能成功。”王笑言,自己也是在美國的大企業、迪斯尼、MTV練了多年基本功才開除自己出來創業,基本功都沒有練好,就把自己開除,那就永遠把自己開除了。
王文華開玩笑説自己精神分裂,過去都是感性特別強勢,所以寫了很多愛情小説。自傳《斯坦福的銀色子彈》和《開除自己的總經理》則是理性的一面。雖然他的愛情小説很受歡迎,但其實他自己的愛情經驗沒有那麼成功。《開除自己的總經理》提到了三段真實的失敗的感情,都是在愛情中表現比較拙劣的部分。書中還透露成名作《蛋白質女孩》就在父親病榻前寫就,當時父親得了癌症,和女朋友見面最多的地方就是醫院。王文華每一天晚上寫作《蛋白質女孩》的那一兩個小時似乎是暫時忘掉現實生活中所有的不快樂,在那個幻想世界中只有漂亮的女孩、瀟灑的男孩、永無止境的愛情遊戲。對他來説寫作是找到了一個在人生的艱難中讓自己生活下去的方式。“當我經歷過父親生病和離開的過程,我學到了給予的重要。”
當然《開除自己的總經理》裏也寫了在美國企業工作時學到的心得。例如“當年我在美國企業做業務,就要出去介紹公司的産品。跟客戶滔滔不絕、頭頭是道。拜訪完了以後我也很得意。沒有想到禮拜一老闆就跟我説,客戶打電話來抱怨,那個王文華在賣東西的時候只顧著自己説,根本不在乎客戶聽懂了沒有”。王文華從此學到了聆聽的重要。
加藤:
從伊豆到北京
加藤嘉一,26歲,一個來自日本伊豆、在中國人氣飆升的年輕人,被中國網友稱為在中國發展的知名度最高的日本80後,其自傳《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獻給“中國和日本困惑中的年輕人”。
加藤嘉一,1984年生於日本伊豆,就是著名作家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寫到的那個伊豆。那個地方的風景美麗怡人,可普通人家的生活卻充滿艱辛。加藤自打出生,仿佛就是為了面對拮據和磨難。13歲那年,加藤通過父親朋友的介紹得到了一份送報紙的工作。每天淩晨3點鐘起床,3點半開始送報紙,送到6點鐘,回家,吃早餐,然後上學,這是從初一到高三大致的生活節奏。回頭來看,加藤説如果説自己有一點點毅力和耐力,肯定是和送報經歷分不開的。除了不間斷地送報紙,加藤還做過幾家外貿企業的兼職英語翻譯,因為個子高,身材好,“形象還可以”,加藤還做過兼職模特,還有一些其他臨時性的工作……對於一個中學生來説,這麼多的課外工作簡直難以想像,但加藤一件件地做下來了。2003年4月“非典”高峰時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留學。當時可以説是“三無”,沒有人民幣、沒有中文基礎、沒有朋友,但靠讀《人民日報》、聽隨身聽、和賣冰棍的北京大媽聊天,很快總結出學習中文的訣竅,並且可以用中文寫作,在多家中文媒體開設專欄。他在北大國際關係學院讀完了本科、碩士後選擇留在中國,只為了進一步了解中國,積累在中國的人脈,為自己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加藤説自己現在還是在以玩命的狀態工作:一年要看300本書,每天要跑15公里,每個月要寫25篇專欄,同時寫幾本書、上學、教課、做科研項目、調研、主持、同聲傳譯……
因為都是80後,同樣喜歡發表時評,有人把加藤稱為“日本韓寒”。加藤説:“我雖然很欣賞韓寒,但把我叫日本的韓寒毫無道理。”加藤説在日本出不了韓寒,日本是個把規範和秩序的維護看得比什麼都重的國家。正是由於看重秩序,個人的個性並不能得到有效的施展,如果韓寒在日本,雖然他依然可以我行我素,但絕對得不到在中國這樣的重視和肯定。加藤説是中國的經歷豐富了他的視野,下一步他希望到美國留學,以後進入政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