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高錕自傳》

時間:2009-10-20 12:58   來源:每日新報

  世人享受了光纖帶來的便利20多年,但估計大多數人對“光纖之父”高錕卻不甚了解。昨日記者獲悉,在高錕榮獲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後,四川文藝出版社在第一時間推出高錕先生的自傳《潮平岸闊——高錕自傳》,為大家還原“光纖之父”鮮為人知的幕後生活。

  這本書除了讓讀者一覽高錕先生闖蕩世界科技文明、周遊列國的廣闊人生外,還與讀者分享他對人、對世界的開闊視野。“潮平岸闊”既可以用來形容今天的寬頻傳送,又是作者生命形態的最佳寫照。並且,在書中,高錕先生還與讀者分享了他對夫人、對家庭的深情,海量的私人生活照片都是首度面世,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高錕先生如何度過童年,如何負笈英國求學,如何遇到與自己舉案齊眉、結婚40年還有說不完的話的親密愛人,如何一步一步從一名見習工程師成為“光纖之父”,並摘取諾貝爾獎這顆最瑰麗的明珠。讓我們走近高錕,了解高錕,學會“高錕式”的最從容務實的成功法則,取得自己人生的成功。

  高錕因為在“光學通訊領域的光傳輸方面的突破性成就”獲得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但在高錕的童年時光里,他最感興趣的是化學。高錕1933年出生于上海,住在法租界一棟三層樓的房子里,家境還算富裕,而三樓就成了高錕童年的實驗室,在這個小房間內,高錕有了他的第一項發明——自制炸彈。

  高錕用偉大的發現壓縮了全人類的通訊時間,但卻未能縮短使這項發現的價值獲得驗證的漫長歲月——當殊榮在論文發表的43年後姍姍來遲時,時間已經將當年那位智慧、敏銳的青年才俊變成了一位輕度阿茲海默症纏身的七旬老人。據了解,年初確診患有輕度阿茲海默症(老人失智)的高錕,無法像楊振寧與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這些華裔諾貝爾物理學得獎人那樣,在斯德哥爾摩的講壇上暢言。他將由妻子在頒獎禮上代為致謝。

  除此之外,由于高錕沒有申請光纖技術的專利權,所以他也並未因催生了現代信息產業獲得巨額財富。在獲得諾貝爾獎巨額獎金的當天,高錕便表示,計劃捐出部分獎金,資助中國香港聖雅各布福群會老人中心和美國阿茲海默症研究協會。

編輯:徐維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