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毛佩琦、魚宏亮暢聊“鄭和與明代海洋觀”

時間:2016-07-26 08: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會現場照片

  近日,中國社科院撰五卷本《中國通史》出版。《中國通史》作者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副主任魚宏亮,《中國通史》採訪嘉賓、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百家講壇節目嘉賓毛佩琦兩位專家,在“鄭和與明代海洋觀”專題分享會上,暢聊“明代大航海時代的開啟及海洋觀變遷”。

  五卷本《中國通史》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總撰稿,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撰稿,近百名知名學者作為受訪嘉賓深入解讀重大歷史,創作歷時八年。它是中國頂級學者對當下“歷史熱”的集體回應,集中回答了中國人自己對歷史的重大關切。全書充分吸取新近的考古和研究成果,採用人物傳記與重大事件結合的方式,用100個專題敘述了從中國境內的人類起源到晚清的歷史,是一部集科學性、權威性、可讀性為一體的高端史學大眾化之作。

  其中,600年前鄭和下西洋開創的明代大航海時代的開啟和終結是中國海洋文明發展歷史上的分水嶺,它對後來中華民族歷史軌跡的演進産生了重大影響。分享會上,兩位專家透過鄭和下西洋歷史大事件,勾勒出當時中國人的天下格局和文化理念。

  兩位專家指出,鄭和下西洋發生在明朝成祖永樂三年至明宣宗宣德七年(1405-1432年)。此一事件全由明成祖發起和推動,宣宗不過“承其餘緒”而已。宣德以後,鄭和下西洋戛然停止。因此,要探究鄭和下西洋發生的動因,不僅需要將其置於大的歷史環境中去考察,也需要將其置於明成祖的雄才大略的全盤中去考察。

  《中國通史》五卷本書封

  專家表示,鄭和下西洋是明成祖雄才大略的一部分。朱棣希望做一個儒家學説理想中的“天下共主”,要以北京為中心在全天下推行“天朝禮制體系”,建立一個儒家理想的天下格局。明成祖所要建立的天下秩序,是當時歷史的産物。他的思想觀念無法超出歷史的限制。我們不能用今天普遍承認的國家關係準則去要求他。也就是説,他的觀念與當今世界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觀念立意是不同的。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明朝以其力量所及,為維護和平秩序,為保護商路通暢,為各國之間的和平交往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明朝不掠奪別國財物,不侵佔別國領土,堅持厚往薄來,這不僅使我們看到一個泱泱大國的風采,也使我們不能不讚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

  專家還表示,鄭和下西洋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與周邊國家交往的和平理念。鄭和下西洋那段輝煌歷史已經過去600年了,但在今天,打破世界航海史上的西方中心觀,充分肯定鄭和下西洋的偉大意義,還是十分必要的。明成祖所推動的大航海,完全區別於西方航海家所承載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理念。鄭和的出使,堅持厚往薄來的原則,沒有掠奪別人的財富,沒有佔領別人的土地,秉承的是“不可欺寡,不可淩弱,庶幾共用太平之福”理念。

編輯:楊真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