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充和先生2004年時的個人照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彩雲明月駐荷珠”,這句為人熟知的語言便是化用張充和先生的詩詞,靈動的文字寓意著她的人生像荷珠一般,可以映出彩雲、明月,既豐富多彩,又清澈明朗。
去年6月,為華夏文化藝術奉獻終身的才女張充和,以102歲高齡在美國逝世;一年後,三聯書店出版了《張充和詩文集》,這是海內外首次作品的整理出版。
這部作品集收錄了作者自少年時代創作的古體詩詞、散文小品和小説。其中,共收錄了詩詞225首(其中友人唱和詩詞34首),散文66篇,是迄今為止最具規模的張充和文學作品集;包括從她10歲的填詞習作,到93歲的憶舊短文,時間跨度長達80餘年,這些作品反映出她既豐富多彩,又清澈明朗的一生。
張充和作品的蒐集、合編前後達數十年,經歷了兩代人。波士頓大學藝術史係教授、現任浙江大學文化遺産研究院教授白謙慎在前輩卞之琳、張定和的先期工作基礎上,最後纂集編定,完成了作者的生前囑託。
張充和詩文集封面
《張充和詩文集》編者白謙慎講述編後感
眾所週知,張充和才華出眾,琴曲書畫,造詣精湛,海內外享有盛名。在古典教育的熏陶下,她的詩歌、散文、小説皆有溫雅的韻致。著名華人學者余英時説,她的文學作品與書畫在同一風格籠罩之下,體現了中國文化“以通馭專”的獨特精神。
張充和晚年懷念師友的文章,以及未刊的《曲人曲事》一組短文,依然保有簡潔靈動的神韻。尤其是她的古體詩詞,如新泉出山,清雅流麗,曾得到沈尹默“詞旨清新,無纖毫俗塵”的嘉許。
在日前舉辦的《張充和詩文集》讀者交流會上,編者白謙慎講述了自己編輯過程中的種種故事和閱讀張充和詩文的感受。“清新、自然、明朗。她的詩中用題目最多的就是‘荷珠’,文章中也講到了‘荷珠’,説荷珠映彩霞、映月光,説明她從小就喜歡晶瑩的荷珠。”在白謙慎看來,這顆亮晶晶的靈魂從童年時代就有,也反映到了她的散文中。這不是説她沒有世俗的一面,也不是説她沒有喜怒哀樂,而是説她整體的性格中是開朗的、是陽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