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莎士比亞第一對開本重譯 辜正坤:把他還原成一個詩人

時間:2015-12-03 09:01   來源:鳳凰讀書

  莎士比亞沙龍現場

  11月27日,由光明日報評論部與外研社共同主辦的"光明讀書會--莎士比亞沙龍:第一對開本的復活與重譯",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圖書館五層環形會議室舉行。

  沙龍邀請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莎士比亞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外語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所長辜正坤,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評論》主編陸建德、"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及外國語文學系名譽教授、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講座教授彭鏡禧擔任嘉賓,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英語學習》雜誌主編侯毅淩擔任主持。光明日報副總編輯沈衛星、外研社社長蔡劍峰、外研社副總編輯章思英出席沙龍。

  相距400年的莎士比亞緣何仍被熱議? 陸建德:他永遠是我們的當代人

  現場氣氛十分熱烈,80人的會議室座無虛席,過道裏也擠滿了聽眾。圍繞現代人為何還要讀莎士比亞,如何讀懂莎士比亞,莎士比亞第一對開本在眾多莎士比亞版本中為何如此重要,為何要重譯莎士比亞,團體譯者和個人譯者譯莎士比亞全集利與弊等問題,嘉賓展開了熱烈討論,以獨特的視角和精彩的發言贏得聽眾陣陣掌聲。

  其中,距今相距400年的莎士比亞緣何還能在如今仍然被提及?現場專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辜正坤就談到莎士比亞不屬於一個時代,也許再過400年他依然會被熱議。臺灣教授彭鏡禧就提到莎士比亞是個“sumer's day",能容納很多,而且其作品種類繁多,類型多樣,涉及社會法律、經濟等各方面。陸建德就説,莎士比亞的的豐富性、複雜性是異常大,有他作為參照,我們也能更好的理解我們的文化,他永遠是我們的當代人

  為何要重譯莎士比亞 ? 辜正坤:把莎士比亞還原成一個詩人

  舉辦此次沙龍的契機是外研社於今年7月開始陸續推出的《莎士比亞全集英漢雙語本》,共計39冊。北大辜正坤教授擔任主編並翻譯了多個劇本,許淵衝、彭鏡禧、羅選民、傅浩、刁克利、孟凡君等目前華語翻譯界和莎劇研究界的諸多知名學者也參與了翻譯。與眾多莎士比亞中譯本相比,該版本儘量逼肖原作整體風格,以詩體譯詩體,以散體譯散體,並在傳承現有中譯本的基礎上,根據新時代讀者的審美趣味,增強中譯本的可讀性。辜正坤教授在"莎士比亞詩體重譯集序"中寫道:"我們希望美是這套譯本的突出特點。"同時現場他也提到,要將莎士比亞還原成一個詩人。作為該譯本的總負責人,他對譯者的詩歌修養都相當要求,敲定之前都需要看譯者的詩,他説:“就簡單的一首詩,也能看出一個人對語言的運用,這在翻譯中也是相當重要的。”

  該版本的英文是以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oyalShakespeareCompany)對莎士比亞第一對開本300多年來首次全面修訂後的版本為藍本。皇家版《莎士比亞全集》的最大特色在於保存了莎士比亞原有演齣劇本的形式,盡可能還原莎士比亞時代劇院實際演出的情形,是眾多導演和演員最為鍾愛的莎士比亞文本。莎士比亞第一開本誕生於1623年,由莎士比亞的演員同僚結集出版。

  2016年是莎士比亞忌辰400週年,外研社綜合出版事業部總經理、《莎士比亞全集英漢雙語本》項目策劃人和負責人姚虹介紹説,外研社值此之際推出重譯本,既是向莎翁經典致敬,也是為莎翁經典注入新的生命。

  在沙龍上,光明日報副總編輯與外研社社長蔡劍峰致辭,並分別代表光明日報評論部和外研社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在今後的合作中,雙方將通過舉辦有影響力的活動、論壇等多種形式,創新、拓展在教育、文化領域的合作模式,實現雙贏的共同目標。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