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社會閱讀古籍的風氣令人擔憂 古籍“普及版”重在品質

時間:2015-12-02 09: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兒童古籍普及出版市場看起來熱鬧、紅火,但品質堪憂;而以成年讀者為受眾的古籍出版則連表面的熱鬧都沒有,顯得極端冷清。這一現狀令人擔憂,亟待改善

  當下已越來越沒有人願意沉下心來認真校勘整理古籍,這個危機當然值得關注。同時,中國的典籍雖然浩如煙海,但整個社會閱讀古籍的風氣卻令人擔憂。

  這些年,古籍整理和出版的速度很快、出版數量很大,但真正適合大眾閱讀的古籍並不多。近年來隨著政府提倡中國傳統文化進入基礎教育,許多出版社都在選編傳統文化的普及性讀本,據不完全統計,市場上這類讀本目前有一千多種。一些匆忙推出的讀本裝幀設計雖然非常漂亮,但內容卻未加斟酌:有的把《弟子規》《三字經》等古代的童蒙讀物全盤拿來,直接編入,連宣揚封建糟粕的內容都赫赫在目,完全不考慮兒童閱讀的“三觀”門檻;有的把長篇巨著進行盲目的刪減,支離破碎地拿來以饗中小學生;有的該注的不注、該説的不説,任意“發揮”個人對原文的理解;有的圖文不搭配,只求足夠花哨以吸引眼球……更多的則是內容上互相重復,千書一面,新意極少。

  兒童古籍普及出版市場看起來“熱熱鬧鬧,紅紅火火”,其實乏善可陳。成人古籍的普及出版,則連表面的熱鬧都沒有,顯得極端冷清。這是為什麼?成人的職業、愛好頗為多樣、複雜,讀者群的口味難以統一把握,這就需要古籍出版物能夠滿足不同文化層次、不同職業讀者的需求。對古籍出版者來説,滿足成年人對傳統文化學習的渴求,挖掘傳統典籍中篇幅不長、專業性不強的適合大多數成年人閱讀的普及本或優秀古籍的節選本,將這一工作做好頗為不易。

  在全民文言文閱讀能力普遍較低、“淺閱讀”盛行的當下,古籍整理與出版工作不僅要做好學術層面的專業出版,還需要擔負起在大眾閱讀領域中引導人們重拾古籍、幫助人們讀懂古籍的使命,這就需要出版者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發掘菁華,防止“深廢淺售”的孤陋。做到這一點,不但需要出版方去掉浮躁,不以追求經濟效益為惟一的要務,還需要不斷培養出既有解讀古籍的能力,又有辨識古籍當代出版價值的專業人才。同時,若有民間資本助力優質的古籍普及出版,則將有助於吸引更多有識之士投入到這一事業中。

  南朝的顏延之説:“觀書貴要,觀要貴博,博而知要,萬流可一。”讀書要在大量知識積累中獲得“精要”。若要實現這一點,除了需要出版界和教育界的努力,還需要整個社會逐漸形成好學常讀的風氣,需要人們走出“過盛”的娛樂,沉靜下來。當繁忙中“偷得浮生半日閒”時,安靜地坐在窗前燈下,拿起一本意趣盎然的古書,在閱讀中和先賢對話,在閱讀中擴大眼界,體驗精神的高拔,那麼漸漸地,民族傳統文化的菁華便能潤物無聲地陶冶和修養我們的民族。相信到那個時候,古籍整理專家和古籍出版行家也將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可,並吸引更多的後來者加入其間。

  但是,必須意識到,這個閱讀風氣的到來並不容易,它需要社會合力尤其是有識之士的提倡。在此之前,我們文化出版界一定要多一些眼光、多一些耐心,把文化出版包括古籍出版做精做好。王寧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