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資中筠新書自述:國家需要不斷反思

時間:2015-09-09 10:16   來源:共識網

資中筠

資中筠

  文/資中筠  

  《財富的責任與資本主義演變:美國百年公益事業發展的啟示》,由新經典文化出版公司與上海三聯書店出版。此書是原來《財富的歸宿》一書的增訂版。初版于2003年問世,題為《散財之道》。2005年出第二版,改名《財富的歸宿》,2012年出第三版,已經脫銷將近一年。以上每一版都有增加,修訂。不過這回增加新內容比較多,也比較重要,我對這個領域的體會又加深一步,體現在新的書名上。

  我年事已高,精力不逮,原以為無力再寫實證性較強的學術著作,所以關於這個問題感到自己已盡力,開了一個頭,以待來者。第三版脫銷後只期待出版社重印,不擬再做重大修改。但是去年隨樂平基金會赴美考察新公益,頗受啟發,回來決心對這一新事物作進一步的探索。這回真的拜網際網路之賜,不必像第一版那樣跑圖書館、檔案館,上窮碧落下黃泉,網上資料極為豐富,目不暇接。深入下去,一發不可收拾。

  憑著多年來養成的一種敏感,我意識到,近幾十年來國際上興起的這種新型的、通過市場運作的公益事業,不僅關係到慈善公益領域的變革,而且可能預示著資本主義社會再一次的、深刻的演變。(上一次的重要變革在歐洲起于19世紀後半葉,美國起于20世紀初,其結果是我們看到的各種形式的福利國家、完全放任自流的經濟的終結和鋪天蓋地的現代公益基金會。)如今這是在社會新的矛盾尖銳化的形勢下,作為資本主義既得利益者的政、商、學精英達成共識:就是目前這種貧富不公的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不加節制的市場原教旨主義能吞噬掉對資本主義的長期活力至關重要的社會資本"。

  換言之,他們意識到,兩極分化嚴重的結果是市場購買力嚴重不足。這不僅是社會公平問題,而且是經濟問題——當消費者無錢消費時,商業企業也就失去獲利的機會。只靠金字塔尖的百分之一的人口的購買力是撐不起整個市場的,相反,全社會購買力不足直接威脅到這部分富豪的利益,乃至威脅資本主義本身,所以解決社會不公問題關係到資本主義的存亡。資本主義必須進行一次改造。

  迄今為止,緩解社會矛盾有過幾種嘗試:推翻資本主義制度,以計劃經濟代替市場經濟,這已經為實踐證明行不通;在堅持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由政府調節,實行的各種形式和程度的福利制度,曾經起過重要的作用,但是到現在除了少數國家外,也已弊端百齣,難以為繼;作為輔助手段的慈善公益捐贈在美國曾起過其歷史作用,但無償的捐贈相對於巨大的需求也是杯水車薪。

  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新型公益的嘗試。把營利和非營利結合起來,通過市場手段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他們創造了"包容性的資本主義"(inclusive capitalism)一詞,其含義是把更多的人口圈進從事增産的市場,而不是單純的以有餘補不足,用通俗的話來説,就是在窮人中培養小資本家,著重于扶植中小企業。這一觀念超出了"供應學派"和"需求學派"之爭。因為把窮人包括進來不僅是提高其購買力,創造需求,而且還要培養更多的投資者,降低"企業家"的門檻,從而加強供應。這種嘗試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於英國,以後在美國發展壯大,經過各路志士仁人的努力已成氣候。具體操作五花八門,拙著《財富》一書用了三章加以敘述,不知能否達到窺一豹以見全貌的效果。

  這不是"資本家發善心",純粹利他主義,也不是虛偽的既想賺錢又想落慈善之名,而是對社會的深刻的危機感和責任感。當然,不言而喻的底線是對人生而平等的信仰。如一位銀行家所説:一個社會如果不能讓多數人分享繁榮,就不能算民主社會。

  還應該強調的是,這場新的革新浪潮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産生的。這批有前沿思想、有遠見的人強烈地意識到今後越來越多的因素使全人類禍福與共,最明顯的是環境和傳染病無法分國界,貧窮問題也會溢出國界。狹隘的損人利己的所謂"國家利益"觀念,其結果是以損人始,以害己終。市場經濟中的惡性競爭也一樣。所以關注貧富差距、弱勢群體,外加生態環境,絕不是一國之內的問題,據此,他們提出以全球40億的"金字塔底人群"為目標。

  如果套用古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庶幾近之。但不一定是從道德的角度,而是對全球現實的清醒認識,只不過這些精英眼光看得更遠而已。現在還不能認為這一想法已經成為主流,可以預見在美國政治兩極分化的今天,還會遇到強烈的反對。在實踐中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最後成效如何,現在尚難預料,但是這樣一種代表革新的思潮是值得關注的。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衰落"之説就是一個熱門的命題。我曾發表過意見:只要全世界的優秀人才的自然流向首選還是美國,美國就不會衰落。現在我除了堅持這一觀點外,還要加上一條:一個能夠不斷自我反省、剖析自己的問題,不斷除舊布新的國家是不會衰落的。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看美國,眼睛總是盯著華盛頓的白宮、國會山和華爾街,最多還有幾家名牌大學。看英國也是唐寧街10號。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選舉成為我國媒體的興奮劑。事實上,這種成熟的公民社會,起決定性的絕不是少數在朝的政要。巨大的財富藏於民間,巨大的創新力量和意願也在民間。本人愚鈍,到上個世紀末,才意識到這個事實,所以把公益事業作為一個研究議題。在社會創新方面,其實英國是很領先的,許多創意首先出自英國,然後由美國做大。但是我對英國沒有研究,希望有志者能予以關注。

  我國仍然擺脫不了認為外國基金會不懷好意,試圖對我國進行"和平演變"的偏見。實際上他們最想"和平演變"的是他們自己的制度,而且也的確用了"演變"這一詞,本書的題目"資本主義演變",就是他們提出的口號:"The evolution of capitalism"。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