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劉慈欣憑《三體》獲得雨果獎:科幻讓瑣碎生活有了超越

時間:2015-08-24 09: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科幻讓瑣碎的生活有了超越”

  23日下午1點多,山西陽泉郊外,一場瓢潑大雨泥濘了道路,科幻作家劉慈欣在顛簸的車裏接到了重慶出版社工作人員的電話:《三體》獲得科幻文壇大獎雨果獎,這是亞洲作家首次獲此殊榮!

  劉慈欣理解電話那頭工作人員的興奮。在世界科幻界,由世界科幻協會頒發的雨果獎和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設立的星雲獎,被公認為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兩項世界性科幻大獎。英文版《三體》去年在美國出版後,先後獲得星雲獎、雨果獎、軌跡獎、坎貝爾獎、普羅米修斯獎5個國際幻想文學獎項提名。

  “雨果獎是科幻界的一座燈塔,我從沒想到自己會得到這個獎。”《三體》的譯者劉宇昆代表劉慈欣參加了本屆世界科幻小説大會並上臺領獎,在現場宣讀了劉慈欣的獲獎感言。

  外界已然沸騰,劉慈欣的名字成為當天的熱詞,而身處風暴中心的主人公卻挺平靜。因為出門在外通訊不便,他還沒有與親友細細分享獲獎的消息。接到記者的電話,他的談吐依舊不緊不慢,當然也高興,但更多是淡然。相比獲獎,他更喜歡談科幻作品的意義、人類的未來。

  “對未來的好奇和想像、對宇宙的敬畏之心,是每個人都有的本原心理。只不過有些人的好奇被漫長的生活磨掉了,而我一直保留了下來。”雖然已50多歲,劉慈欣的好奇心不曾消減,“我讀四五年級時就開始看科幻小説,那時候最喜歡的科幻作家是儒勒凡爾納,印象最深的作品是《地心遊記》和《海底兩萬里》,繁體豎排的書,閱讀起來很艱難,但不能阻擋我對科幻文學的嚮往與喜歡。到了改革開放之後,西方大量的科幻文學進入中國,我便進入了一段瘋狂閱讀期。”在劉慈欣的記憶裏,那些快樂的科幻文學閱讀時光,讓自己瑣碎無聊的生活有了超越的意義,“我也是從上學到上班,過著為生計奔忙的日子,沒有誰賦予我特殊的能力。可在生活之外,我會關注地球之外的事情,關注科學最前沿的發展。”

  “人類的未來有無數種可能,科幻文學的任務便是把作家所想像到的可能性都排列出來,選擇具有文學性、美感和想像力的素材寫成小説,到底哪一種能實現,誰都無法精確預言。”劉慈欣直言,自己的“三體宇宙”是糟糕和黑暗的世界,因為這種寫法對作家來説更有矛盾衝突,能更好搭建情節和故事平臺。而在他的心靈深處,深藏著一個天堂一般的未來世界,“我更期待的未來世界不是死水一灘的烏托邦,而是人類永遠有開拓的空間,永遠有挑戰和提升自我可能性的空間。”

  除了在小説中突破人類的極限,擁抱未知世界,劉慈欣也渴望看到人類在航太領域更多的進步,“太空探索的意義,不能只從實用主義的觀點來衡量,它將帶來新的發現和文明。”

  劉慈欣介紹,現在每天早晨他會進行10公里的晨跑,這已經變成了他的一種強迫症。“新的創作計劃,心裏已有很多選項,具體還不確定,不過題材肯定會與《三體》有所區別。”劉慈欣説。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24日 12 版)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