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李佩甫:創作永遠是重新開始 過程就像“泡豆芽”

時間:2015-08-20 08:12   來源:江南時報

  獲獎消息傳來時,李佩甫如往常一樣在書房寫作。“能夠獲獎當然還是很高興的。”他説,“我多吸了兩根煙。”

  他寫出這塊土地上的生命狀態

  作為“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李佩甫花甲之年出版的《生命冊》幾乎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李佩甫説,整部作品寫了3年,但積累的時間用了50年。創作過程中,李佩甫廢掉了已經寫了七八萬字的初稿,原因是“沒有找到開頭的第一句話”。隨後,他回到當初下鄉的地方待了兩個月,親身感受中國農村的新變化,而後重新開始創作。為了寫得順暢,他索性離開了讓自己焦躁的書房,在臥室裏完成了這部38萬字的作品。

  “我是一粒種子”,這是《生命冊》第一章的第一句。李佩甫説,這句話代表了他一直以來的創作態度和方式。“我把人當植物寫了,剖析當代農民的精神,並通過他們的成長過程,反映中原文化的獨特生存環境,寫出這塊土地上的生命狀態。”他説。

  不善於給自己作品起名字的李佩甫十分喜愛《生命冊》這三個字。他説,這個名字更貼近平原,有一種背景的感覺,更有一種樹狀的、放射的感覺,代表了一個平原上的眾生相。文本的核心是背景和土壤,但其實我是在寫人,所以把它命名為《生命冊》。這些文字記錄著中國鄉村的變化,表達著自己對生活、對社會更廣闊、更深度的認知。“這應當是我比較成熟的作品。”李佩甫説。

  創作就像“泡豆芽”

  38年的寫作生涯,讓寫作成為融入李佩甫“血液的東西”,成為他的一種生存狀態。就在這樣的日子裏,李佩甫一直尋求著突破。“走出原有的創作模式很艱難、很吃力。但創作永遠是重新開始,我喜歡這樣的狀態。”李佩甫説。

  以鄉土小説著稱的李佩甫每年都會去豫中平原的幾個縣市深入生活,不一定是在尋找素材,而是補充那種對生活的鮮活的感覺,由此誕生了《等等靈魂》、《城市白皮書》等極具思想深度和藝術感染力的作品。

  李佩甫説,這是努力在突破創作中的“短板”,是在一次一次超越,尤其是對自己的超越。寫得久了,創作時一不小心就會滑進舊有的、習慣了的表達方式;而回避這些,並尋找新的表達方式又非常困難,這是中國作家共同面臨的一個難題。

  時代的變遷也讓李佩甫不斷對自己進行著靈魂的追問。他説,現在的鄉土已經不是原來意義的鄉土了,許多人已經找不到“故鄉”了。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我們思考的還遠遠不夠。文學其實應該走在時代的前面,但是在這個階段,我們的文學落後於時代。

  如今的李佩甫,更願意把創作當成清洗心靈、自育育人的事情。用他自己的話説,“就像泡豆芽一樣,每天都把生活素材浸泡在自己的腦海中,等到這些‘豆芽’膨脹了,就該寫了。至於想抵達的文學高度,一直在努力著,但還沒有達到我所期望的那個高度。”

  連結

  作為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茅盾文學獎是根據著名作家茅盾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説創作而設立的,是中國長篇小説最高獎,每四年舉辦一屆,自1982年開評至今,已逾30載。自上屆起每位獲獎者獎金高達50萬元。

  本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副主任由李敬澤、閻晶明出任,主任則由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出任,不過根據最新修訂的《茅盾文學獎評獎條例》,評獎委員會主任主持評獎工作,不參與投票。

  迄今為止,張潔是唯一獲得過兩屆茅盾文學獎的作家,作品分別是第二屆的《沉重的翅膀》和第六屆的《無字》。茅盾文學獎的評選要求規定同一作者不宜連屆獲獎。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