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文學雜誌《路燈》推出6個小語種版本

時間:2015-08-19 08:46   來源:北京晚報

  《路燈》2015夏季刊

  ■陳夢溪

  近日筆者獲悉,國內唯一一本對外出版的文學雜誌《路燈》(《人民文學》雜誌英文版)在試水法文和義大利文版反響不錯後,即將齊頭並進推出西班牙文、德文、阿拉伯文、韓文、日文、俄文版6個新的小語種版本,將中國當代文學介紹到更多的國家。且不管這樣的推介效果如何,但中國文學的走出去總算是有了一個像樣的開始。

  很多人會問,我們的文學在世界其他國家的知名度到底如何?且不説拉美、非洲等國家,就從出版業、文化産業已經成熟的歐美發達國家看,情況也很不樂觀。《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説,現在國外作家只要在本國影響比較大的,我們都能看到他們作品的中文版,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奇跡。在相比于西方尤其是英美文學在我國的翻譯和出版生機勃勃的情況後,這種雙向差距就更加明顯了。

  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就是初夏的紐約書展上,蘇童、馮唐、阿乙等作家在簽售時“門可羅雀”,一箱子書搬過去又原樣搬回來的尷尬經歷。對此,馮唐解釋是因為書展的門票太貴,“哪個美國人會花一百多,還是美元,去書展找一個中國作家簽名呢?”而同樣是70後作家的徐則臣則更加不平,覺得媒體如果期待在異國他鄉哪位中國作家搞個簽售就能排起長龍,那就是太沒有常識了。

  在歐美的大書店,倒也不是沒有中國作家的作品。不少是古代和現代作品,如四大名著、魯迅、林語堂、沈從文、茅盾、張愛玲等已經過世的名作家,當代作家作品最多的,要數莫言了,其次如劉震雲、王安憶、麥家、閻連科,甚至青年作家韓寒和郭敬明等人的作品都可以找到不止一個語種的譯本在賣。作家倒是不少,只是銷量並不多,一個國家內一本書能賣出幾百冊已經不容易,可想而知劉慈欣的《三體》英譯本在美國登上幻想類小説暢銷排行榜前30是件多麼驚人的事。當然,拿類型文學和純文學相比,確實也不是完全合理。

  反過來説,我國現在各地每年大大小小的書展都有不少,每次書展都會有不少國外作家光臨,與中國讀者見面,或與中國作家進行對談。與紐約書展同樣,這些在本國十分知名的作家甚至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中國大眾中也鮮為人知,甚至是來參加活動與讀者對話的作家們也往往只能自説自話。作家徐則臣作為文學雜誌的編輯,讀過大量的外國文學作品,但他仍然發現哪怕是自己,讀過的拉美當代作家,也就那麼四五個。而普通人,知道馬爾克斯和《百年孤獨》的都算是文藝青年了。

  純文學的閱讀顯然並不針對大眾,在美國不針對大眾,就算在我國,讀者也不是大眾。近年來提倡全民閱讀,純文學、連帶詩歌的處境都漸漸好起來,但不可否認,它們的受眾依舊是窄眾的。純文學可能始終無法變成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因為它確實處於金字塔頂尖的位置。

  現在學習漢語的國外學者越來越多,漢學家也一茬一茬,不僅在歐美,中東、拉美、非洲也不乏精通漢語文化的人才,而中國的文學作品翻譯的主力就是他們。我們的文學作品翻譯出去的最大特點是過於隨意,筆者在採訪中發現,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不少懂漢語的外國學者僅僅依據自己的興趣引進版權並進行翻譯,比如麥家的《解密》最近在西方很火,起源竟然是因為一位很有影響力的漢學家在機場候機延誤了,隨手在機場書店拿起了這本書的中文版,看後覺得喜歡,才推介到國外。而在近一兩年,如英國企鵝出版社等知名國外出版社,都在有計劃、成系列地推出中國作家的作品。

  作家馮唐認為,中國文學在國外的弱勢地位會逐漸改善,根本原因是經濟的發展,讓世界各國都或主動或被動地對中國的文化産生興趣。《路燈》從2011年創刊至今已經4年,按照“女性”、“80後”、“詩歌”、“科幻”等不同主題一期一期將中國當代文學的作品介紹出去。《人民文學》雜誌主編施戰軍認為,現在是中國文學走出去的好時候。梳理中國文學的參照係,中國作家一直在自覺地關注國外文學,這種對話從魯迅、梁啟超那一代就開始了,在20世紀80年代之後又掀起了一個高潮。如今文化外交盛行,作家更是被當成文化名片,作為了解中國當下現實的最好鏡面。

  我們現如今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將“走出去”進行到底。著名旅美作家陳謙多年的觀察中,在歐美最知名的亞洲作家是村上春樹,很多嚴肅作家甚至覺得村上不算是嚴肅作家,但這些都無法改變他在西方文學世界接受度非常高的事實。除了村上本身的文學特質中含有流行的成分外,翻譯功不可沒。作為可借鑒度極高的成功範例,陳謙認為,村上的英文翻譯甚至比日文原本的語言還要好,語言十分簡潔流暢又不失韻味,美國的讀者能夠直接了解他所創造出來的意境。由此可見,文化隔閡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而“走出去”不如就從翻譯開始吧。 J226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