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首席記者 王湛/文 吳煌 魏志陽/攝
昨天下午,中國作協的官方網站、中國作家網公佈了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以得票多少為序,分別是《江南三部曲》(格非)、《這邊風景》(王蒙)、《生命冊》(李佩甫)、《繁花》(金宇澄)、《黃雀記》(蘇童)。
這五位作家的作品,對於錢江晚報的讀者而言是非常熟悉的,因為在由錢江晚報主辦的全民閱讀週刊圖書勢力榜中,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曾獲得2012“年度白金圖書獎”,李佩甫的《生命冊》是“年度白銀圖書獎”;金宇澄的《繁花》是2013“年度白金圖書獎”,蘇童的《黃雀記》是“年度白銀圖書獎”;王蒙是2014“年度致敬”的頒獎嘉賓,《這邊風景》是他在80歲高齡時完成的新作,他也因此成為茅盾文學獎史上年齡最大的獲獎者。
此前,進入提名的作品還有林白的《北去來辭》、紅柯的《喀拉布風暴》、徐則臣的《耶路撒冷》、范穩的《吾血吾土》和閻真的《活著之上》。
遺憾的是,浙江作家與這個來自故鄉的文學獎擦肩而過。在252部入圍作品中,浙江省作協推送了3部作品:艾偉《南方》、曹昇《嗜血的皇冠》、海飛《向延安》。
之前,浙江作家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麥家的《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徵集工作於今年3月15日啟動,4月30日結束。經審核,初步認定共有252部作品符合參評條件。不少往屆茅獎得主都有新作參加,如賈平凹的《古爐》和《老生》、劉醒龍的《蟠虺》、王安憶的《天香》、劉心武的《飄窗》等。因此,這屆茅獎有“史上角逐最激烈”的説法。
1981年,根據著名浙江籍作家茅盾的遺願,中國作協設立茅盾文學獎,旨在鼓勵和推動長篇小説寫作。這是我國最高榮譽的文學獎之一,出過不少優秀作品。
迄今為止,張潔是唯一獲得過兩屆茅盾文學獎的作家,分別是第二屆的《沉重的翅膀》和第六屆的《無字》。
茅盾文學獎每四年舉辦一屆,每位獲獎者獎金高達50萬元。
格非 獲獎作品:《江南三部曲》
獲獎感言:我的第一職業是教師,作家是我的業餘工作,所以,寫作時間都是擠出來的。我很清楚自己在《江南三部曲》上花了多少心血。前段時間,我剛好去內蒙古度假,待了一個星期,16日上午才到北京。一打開手機,就發現很多人向我祝賀,我就知道得獎了。
(背景:《江南三部曲》,格非構思了10多年。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醞釀,沉潛求索,到2011年終於完成定稿,中國文人關於“桃花源”式理想社會的嚮往,形成了他創作的原動力。)
中國過去的文人的一個夢想,是對理想社會的認識。所以,一開始就想寫一個關於“人面桃花”的三部曲,從清末一直到當代,分三個時間段寫完。第一個時間段在辛亥前後,第二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第三部是選在當下。這是個簡單的動機,但很重要,這種預期在心裏面生長,不斷推動我往前去想。
我現在正在創作一部新長篇,可能年底會與大家見面。
王蒙 獲獎作品:《這邊風景》
獲獎感言:我呀,不好意思,成了有史以來,獲獎年齡最高的人。我真是挺高興,這是因為我寫《這邊風景》是在40年前,也就是1974年開始寫的,我寫完1978年,離現在37年了。也就是説,在它被我冷凍了37年後,還能得到好的評價,經過時間和文字的考驗,真是不容易。
(背景:1963年,29歲的王蒙下放到新疆,在新疆度過了風華正茂的16年,《這邊風景》是他在這16年裏創作的唯一一部小説。)
抓飯、烤肉、牛雜碎、馕、油搭子、列巴、酥糖、奶疙瘩、馬奶酒,各種乾果加四季茶飲,我在《這邊風景》裏把新疆的人情世態寫透了,靠生活本身的細膩和生動,來打破寫作的局限。
李佩甫 獲獎作品:《生命冊》
獲獎感言:寫《生命冊》,難度有三。一是時間的跨度大——50年;二是結構有難度,我是以第一人稱、內心獨白的方式切入,在建築學意義上有難度;三是語言的難度,一部長篇,需要獨特的、文本意義上的話語方式。
(背景:“人要在外邊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在長篇小説《生命冊》的扉頁上,李佩甫選擇了泰戈爾的這句詩作為點睛之筆,來區別《生命冊》與其他諸多描寫進城鄉村人的同類小説。)
金宇澄 獲獎作品:《繁花》
獲獎感言:(背景:2012年秋天,本來安安靜靜做著小説編輯的金宇澄,在即將退休的時候,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説,寫上海,寫飯局,寫弄堂,寫人事的“不響”,事無巨細。3年來,小説幾乎拿遍了國內各種文學大獎。)
感謝評委,《繁花》能得到讀者的肯定,對我來説,待遇更加奢侈一些。我記得,給上海作協送信的郵遞員看了三遍,覺得很生動;有個80後的復旦數學高材生,在美國工作,看完後,覺得童年的上海生活完全“復出”了,這本書,對她來説是一個療傷的過程。
《繁花》的誕生,就是讀者一遍遍“批改”的考卷。最初,我化名“獨上閣樓”,在“弄堂網”上每天寫個一段,然後看網友的讀後感,邊看邊改。沒什麼野心,只想用上海話書寫出心中的上海故事,直到寫了一萬多字,直到受到網友追捧,這才發現,居然是長篇小説的框架,才回過頭來做結構。
一般的寫作,就算是50萬字的小説,寄給編輯部,收到一個2000字的意見,已經夠奢侈了,但是我那時候每天寫,每天都能看到評語,這種閱讀待遇,才是真的奢侈。這些文字對我,對《繁花》的寫作,就是最好的激勵。
蘇童 獲獎作品:《黃雀記》
獲獎感言:我手機都發燙了,各種恭喜和採訪電話。高興,高興,確實高興。其實,在早上十點,我就已經知道獲獎了。有朋友發短信給我了,但我還沒有起來,所以,是我老婆第一個跑來告訴我。老婆告訴我這個消息的時候,是興高采烈的,因為我不是那種獲獎運很好的人。
《黃雀記》最大的特點是在我一貫的“香椿樹街”題材的擴散,以前我的寫作,都局限在“香椿樹街”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而《黃雀記》逼近了當下。
(背景:説到這50萬獎金怎麼花,蘇童哈哈大笑,“給老婆咯。”)
本報首席記者 王湛
本報記者 馬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