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傾城
到現在回查資料,我才大吃一驚地發現:第一屆茅盾文學獎頒布的時候,是1982年,我還不到十歲,但得獎的六部長篇小説,我一部未落,全部讀過。
茅盾獎四年一屆,今年是第九屆,五部小説獲獎,分別是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這邊風景》、李佩甫的《生命冊》、金宇澄的《繁花》、蘇童的《黃雀記》。我卻得羞愧地承認,我只看過一部《繁花》——還因為它的千頭萬緒又加上是用上海方言寫成的,試了幾次都沒讀完。
而這之間的三十餘年,也正是中國文壇爆炸式崛起又緩緩滑坡的三十年:曾經,大家尖銳討論何謂文學,現在根本沒人作問也沒人回答,而文學的面目與定義早悄然改變;那時,文學青年是一個人勤奮好學的標誌,而當代的流行語式是,“文青是種病,生個娃就好了。”而如果把眼界再放大一些,那更是中國奮發圖強、從一窮二白到漸漸向發達國家靠攏的三十年,小橋流水不在,坐而論道之聲遠矣,國民們熱烘烘地賺錢、炒股、出國……書架往往還是新房不可或缺的裝飾物,可是許多人卻抽不出時間與心思讀完一本書——這種前提下的茅盾文學獎,到底意味著什麼?
大部分中國人最早知道的文學獎項是諾貝爾文學獎,它從一開始就以作家名利雙收的形象呈現:十年寒窗苦,一紙諾貝爾,是一種對作家的極大榮譽,又能瞬間提供一筆高額財富,一舉解決掉作家的後顧之憂。
諾貝爾曾是無數中國作家的夢想,斯德哥爾摩的市政廳更因此有了聖地的光環。大家朝思暮想了這麼多年,沈從文、老舍、北島都曾經出現在諾獎傳説的邊緣中,直到莫言終於得獎,那筆巨獎已經隨著人民幣的升值不那麼高額了。另外,很多早期的諾獎作品沒人看了,很多沒得過獎的作家一樣優秀,比如馬克 吐溫。諾獎的政治性高於藝術性這一點,始終被人詬病,但是,這並沒有減弱諾獎的魅力。它仍然是對一位作家一生成就的肯定,以權威的姿態宣示:你是NO1中的一員。
除此之外,許多國家都有針對本國作家或本國文學的大獎,比如龔古爾獎,只頒給法文作品,而且榮譽為上,獎金只有區區10歐元;普利策獎分門別類,包括新聞、創作、歷史等各方面,但要麼作者是美國人,要麼跟美國有關(歷史獎),要麼必須登在美國報刊上(新聞獎)。總之,它旗幟鮮明地説:我鼓勵的是美國作家和對美國有興趣的人;布克獎,當然是英語世界裏響噹噹的大獎,現在正努力向國際化發展,原本僅限本土作家,從2014年起,全世界都可以獲得此獎項了——只要你用英文寫。
那麼,茅盾文學獎,是否是中國的龔古爾獎、普利策獎和布克獎呢?
得非常感謝茅盾老人家的美意,他在1981年,把25萬元稿費捐出來,設了這麼一個全國性的長篇小説大獎。怎麼理解這25萬呢?1981年大學畢業生的薪水是一個月52元,要連續工作400年才能賺到這筆錢。而目前,獲獎作品的獎金數額已經高達50萬了,在國內文學獎裏,茅獎算是頂尖了,也確實是體制內主流中國文學的最高獎項。
但也因此,茅獎天生就帶著“主流”的烙印,縱觀獲獎的幾十部作品,能發現奇異的雷同性:全是厚重的、史詩性的、漫長時間跨度的,説是十三萬字以上,但沒有一本是十四五萬字的薄薄一幀;全是現實主義,少有文體實驗;全是三觀正確的,絕無一本驚世駭俗、引發讀者反感的……
這可能跟茅獎的評獎方式相關,它正如諾獎一樣,評選工作由“評獎委員會”承擔,而委員們來自哪呢?是“聘請文學界有影響的作家、理論家、評論家和文學組織工作者出任”。也就是説,並非普通讀者,而是專業人士,慣於用專業眼光閱讀小説。所以評委們選出的小説可能是第一流的——奈何讀者跟不上評委們的高瞻遠矚。
這是不是茅獎之原罪?我左思右想,還是不能這麼認為。文學原本就有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的分野,讓讀者賞心悅目不是嚴肅文學的首要目的,恰恰相反,它要刺痛讀者、冷冷揭出讀者袍下的小、讓讀者不安,人性的殘酷、人世的滄桑、人海茫茫中大時代的流徙轉變,才是嚴肅文學筆力所及。
而通俗文學的甄選,完全可以另設獎項,比如“星雲獎”“雨果獎”都是世界級的科幻小説獎;“金匕首獎”“鐵匕首獎”一看名字,就知道是推理小説獎;日本的直木獎,是著名大眾文學(即通俗文學)獎項,不選名作家,而關注已有作品出版的通俗文學新人。獎金雖不高,但一旦得獎,則有如黃袍加身,可以走職業作家道路了。相應的,芥川獎則頒給純文學新人作家,“是一個肯定新晉作家確立了自己文壇地位的獎項”。但是很遺憾,中國目前基本上沒有這樣的獎項。
另一個原因就在於:對於中國文學而言,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的界限,我覺得相當模糊。我們有源遠流長的通俗文學傳統,《紅樓夢》等四大名著全是通俗文學,但普遍的,主流文學界以通俗文學為低級讀物。而中國式“嚴肅文學”,又很少會探討到真正嚴肅的主題,關於信仰、關於救贖、關於罪與罰,都往往欠奉,無非説的就是生存、饑餓、性或者情。當然這也是最嚴肅的主題,卻未免狹窄了些。
所以,説到茅獎,它實在像中國的諾獎,政治正確性高過藝術性,有點兒不高不低的尷尬。但是,老舍文學獎不過是針對北京本地作家,冰心文學獎是兒童文學獎,魯迅文學獎這些年屢出幺蛾子,相較起來,茅盾文學獎面向全中國,評出來的作品水準齊整,頗具黃鍾大呂之勢,已經非常不錯了。
這些年,關於華文創作的獎項也越來越多,香港的紅樓夢文學獎、南都的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也都有不小的影響力。如果每家都有獨特的、不為外界左右的評獎觀,假以時日,華語龔古爾獎、普利策獎、布克獎一定會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