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一輩子的夙願!”12月10日,抗日題材長篇小説《三戰客》正式出版,這讓作者、77歲的退休教師喬竑如釋重負。小説從構思到寫作,歷時10多年,共58個章回60余萬字。
今年77歲的喬竑家住豐台區角門東裏,退休前,當了44年語文老師。選擇抗日題材,源於他小時候的親身經歷。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許多豐臺地區的居民逃難到了河北固安縣,可日本軍隊很快渡過“渾河”(永定河),喬竑的家鄉固安也成了敵佔區。就在日軍進城當天,家裏的大伯被殺害。
“日本兵燒殺搶奪,幹盡了壞事!敵佔區的老百姓都不敢大聲説話,日常交流經常靠打手勢。”喬竑説,“可在日本侵略者面前,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就連山上的土匪也打日本兵!”正是這些既慘痛又鼓舞人心的記憶,讓他決心下筆,創作一部抗日題材的小説。
真的動筆開寫,難度不小。為了尋找寫作靈感,他經常去北京圖書館。有時為寫一個主題,就需要查閱大量的材料,把一些精彩的部分摘抄下來。“有幾次,真是不想寫了!”喬竑説,寫作需要大格局的構思,又需要細緻入微的表述,有時實在是寫不下去了,只有停下來。老伴勸他:“這太辛苦了,不要把身體累壞了。”
可生活中一些瑣碎的小事,又勾起他童年的回憶,創作熱情抑制不住。“看見小朋友的玩具槍,腦子裏就會浮現出許許多多以‘槍’為線索的人和事——為抗日村民自造‘土槍’,日本兵投降時帶刺刀的槍,八路軍戰士帶紅纓的手槍,以及槍械雜誌上看到過的各種槍。一位八路軍戰士給我看過繳獲的手槍,還給過我一顆糖,八路軍戰士帥氣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喬竑回憶。
好不容易寫到結局,出版卻成了難題。老人打了無數電話,抱著10多斤的手稿去了6趟出版社。有的出版商不看好市場銷量,有的不願出稿費,有的覺得題材不夠時尚……“最後,我連稿費也不要了,就是要把書出版,可以送給孩子們看!”喬竑説。最終,北京聯合出版公司願意為老人出版,並以300本書作為稿酬。
“抗日故事要講給孩子聽,這是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喬竑説,接下來,他想把書送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盧溝橋宛平地區辦事處,這是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通訊員 章華 記者 于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