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新大眾哲學》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時間:2014-09-28 08:36   來源:搜狐讀書頻道

《新大眾哲學》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新大眾哲學》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2014年9月26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新大眾哲學》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書記蔣建國、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中央編譯局局長賈高建、《求是》雜誌社社長李捷、以及中宣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國防大學、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光明日報社等理論研究宣傳部門的5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出版座談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主持了首發式及座談會。

  座談會上,與會代表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對《新大眾哲學》的精神內涵、主要特點、時代價值等進行了研討與座談。

  《新大眾哲學》由王偉光教授主編,人民出版社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聯合出版。全書共分七篇:總論篇、唯物論篇、辯證法篇、認識論篇、歷史觀篇、價值論篇和人生觀篇,每一篇都對應著相關的哲學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和領域解答了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人們在實際的生産和生活中面臨的各種理論和現實問題。

  中國共産黨人自成立以來,就一直致力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20世紀30年代由艾思奇撰寫的《大眾哲學》可謂經典中的經典。作者以簡潔曉暢的語言,淺顯生動的事例,娓娓道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進行了系統的介紹和闡明,其寫作方法新穎,內容通俗易懂,開通俗哲學寫作之一代風氣,在歷史上産生過很大的影響。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品質。在國際國內形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的今天,以當年“大眾哲學”的方式解釋、解答、解決新的時代問題,是實踐的新需要、人民的新期求、黨和國家的新要求。因而,《新大眾哲學》可謂應運而生。自2010年7月起,中國社會科學院承擔了作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項目《新大眾哲學》的編寫任務,王偉光教授擔綱主編。課題組成員本著崇高的使命感和極強的理論自覺性,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立足時代特點思考和回答各種時代難題和大眾疑惑,歷經四個春秋的辛苦耕耘,終將研究成果奉獻於世。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它與人們的現實生活並不遙遠。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科學。《新大眾哲學》努力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進程,凸顯新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和大眾化的時代印記和特徵。《新大眾哲學》努力回應當代國內外流行的各種哲學社會思潮,認真剖析令人們迷惘、困惑、辨不清是非、找不到理想的追求和前行方向的錯誤思想,在吸取先進思想文明的基礎上,向世人證明馬克思主義哲學始終是人民群眾認識和改造世界、追尋幸福最強有力的理論武器。《新大眾哲學》力圖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涌現出的新經驗,對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奇跡、中國經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新鮮經驗做出世界觀方法論層面的哲學闡釋。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新大眾哲學》不僅努力在理論層面上向人們展示哲學的全貌,更重要的是努力向讀者闡明“學哲學”之後怎樣“用哲學”,實現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緊密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力量也正體現在其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上。《新大眾哲學》盡可能地緊緊抓住最緊迫、最現實的相關實踐問題,聯繫實際進行發揮和引申,力爭幫助讀者理解特定的哲學理論和方法,明確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馬克思説:“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變成物質的力量。”《新大眾哲學》的編寫宗旨正是為了讓廣大群眾在新的時代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解和運用,力圖達成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人民群眾的合而為一,堅定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共産主義的信心。它不局限于傳統的哲學教科書體系,不過多講究專業的哲學學術規範,不追求繁瑣嚴密的抽象哲學論證;同時,在表達方式上,力戒教科書式的照本宣科,力求適應大眾的新要求,使用平實質樸、生動活潑的表述分析並解疑當代普通大眾的思想困惑,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夯實哲學思想基礎。

  《新大眾哲學》是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群眾密切關注的情況下完成的,體現了黨中央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心聲。《新大眾哲學》的每一個字符都凝聚著作者的心血與精力。《新大眾哲學》的出版,向世人展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探索方面的新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近年來廣大馬克思主義哲學工作者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研究方面的進展。我們相信,《新大眾哲學》的出版必有益於人們學習、研讀、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鼓舞人民大眾踴躍投身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事業。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