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向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取“生態經”
“茶園原來可以這麼美。”看完臺品茶業有限公司標準化生態茶園內的萬棵櫻花樹及各種灌木構成的茶園立體生態景觀,政和縣茶業總站副站長許大全頗受啟發。
他表示,這幾年,隨著政和工夫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全縣茶園面積已達10萬畝,其中生態茶園以每年近5000畝的速度增長,但相比之下,在茶園立體景觀方面幾乎一片空白。下一步,政和將借鑒和推廣臺灣茶農的生態茶園做法。
12日,閩臺生態茶園建設技術觀摩交流會在漳平舉行,省現代茶葉産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和10個綜合試驗站站長、重點産茶縣(市)茶葉技術幹部近百人,現場觀摩學習漳平永福臺灣農民生態茶園的建設經驗。
參會代表先後實地參觀了漳平九德農場開發有限公司有機茶園、臺品茶業有限公司標準化生態茶園和鴻鼎農場開發有限公司標準化加工廠。臺灣茶農綠色種植和科學管理、精緻生産的理念和技術給代表留下深刻印象。
“生態茶園其實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保護好生態環境才有茶産業的可持續發展。”九德農場開發有限公司的臺灣茶農遊進良告訴記者,公司茶園採用階梯式開墾有利於水土保持,茶園還採用讓雜草自然腐化的方法來改善土壤。
永福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臺灣農民,截至目前,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入駐臺資企業59家,其中高山茶企業48家,種植面積5.5萬畝。
茶樹喝“豆漿”是永福臺灣高山茶的一大亮點。“我的茶樹一年喝10次‘豆漿’。”臺商李志鴻介紹説,茶樹喝了“豆漿”後,茶葉飽嫩度提高,做出來的茶,滋味、香氣明顯提升。這項技術在永福推廣正是整合兩岸農業産業優勢的創舉。李志鴻的“豆漿”加工廠坐落在種滿奇花異樹的山頭,黃豆全部從黑龍江採購,做完“豆漿”後的黃豆渣配上米殼、羊糞等發酵便成了上好的有機肥,每年冬季大寒時開溝掩埋,是茶樹生長不可缺少的“營養大餐”。
“臺灣茶産業擁有先進的茶管理念和生産技術,但土地稀缺和人力成本極高是短板。”李志鴻告訴記者,臺灣高山茶源自福建,現在又在福建發揚光大,充分説明“兩岸茶産業各具優勢,互補性極強,兩岸茶産業不斷加強合作才能實現雙贏”。
“生態茶園前景廣泛。在很多茶葉産區逐漸意識到只有綠色、有機的茶葉附加值更大,更有市場潛力,茶農收入也會相應提高。”農林大學孫威江教授介紹了我省不同模式生態茶園的建設和相關配套技術。他説,有機茶畢竟還是少數,要不斷擴大面積、規範種植,讓更多的消費者喝上有機茶,還需要政府的引導與監管。據統計,我省茶葉種植面積超過300萬畝,總産量26.57萬噸,從事茶産業及其相關服務的人員逾300萬人。
省農業廳種植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省茶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首席專家高峰表示,此次生態茶園建設技術觀摩交流會為我省生態茶園技術推廣奠定了堅實基礎。據統計,我省重點開展改善茶園基礎設施、高效機採茶園配套設施、茶園綠色生態技術推廣應用,不斷提升項目區及全省茶園生態栽培技術水準,茶産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共建設高效生態茶園17萬畝,輻射推廣50萬畝。下一階段我省將依託6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提升全省的現代農業水準,推廣閩臺農業合作科技及生態建設。(方煒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