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商情快遞

6年吸金83億美元 中國新農業漸成投資界新寵

2012-05-15 0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王思羽

  根據德勤中國最新發佈的《2012年中國新農業行業投資研究報告》,在政府扶植、農業技術不斷革新以及食品安全意識逐漸提升的環境下,新農業已成為創業投資界的“新寵”。專家分析稱,相比東南亞、臺灣等地區,中國大陸發展新農業一可緩解國內高通脹,生産成本隨著技術含量下降,將進一步提升出口競爭力。

  2011年,中央用於農業的財政支出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相比2005年的2975億增加逾7成。幾年來對農業科技的財政投入約為670億元,若計算中國目前6至7萬億元的農業增加值,未來中國農業科技的投入,將至少增至2000億元。投資潛力可見一斑。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統計,自2006年至2011年,中國農業領域已披露的投資案例累計達180個,主要為創業投資(VC)和私募股權基金(PE),去年更是創下歷史投資新高的89個,涉及資金11.04億美元。IPO則從2010年進入高峰,共計24家農企先後成功上市,集資超33億美元;其中64%集中于深圳中小板,另有兩成選擇赴香港、新加坡及美國掛牌。6年累計吸金近83億美元。

  翻查中央最新發佈的“一號文件”,科技將成為農業回歸的重要基石。建銀國際研究部聯席董事兼經濟師林樵基分析稱,政府鼓勵用科技取代人力;強調技術,重視創新,改革物流架構,逐漸使得農業由勞動密集型産業向規模化經營過渡。

  德勤中國消費與運輸行業聯席領導人龍永雄預計,中國新農業未來將朝著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生態農業興起以及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都使得投資者趨之若鶩。未來,工廠化農業、生物農業以及有機化肥將吸引更多資本注入。

  長期以來,食品安全一直妨礙中國農産品由內銷轉向出口。對此,林樵基認為從近期出臺的多項食品監管條例都顯示中央決心從源頭狠抓農産品安全,配合優先放開的農村金融服務,新農業完全可以在有效監管下迅速膨脹。香港、澳門等地區將首先受惠於安全的“高産量”。

  提起亞洲農業,人們大多會聯想到越南、泰國的稻米以及臺灣的水果,中國則是重要的進口國之一,輸入性通脹因此居高不下。這種情形有望隨著新農業的崛起得到改善。

  過去20年間,由於地下水流失,大量耕地成為高樓大廈,農業佔GDP的比重從1991年的24%下降到去年的不足10%。 展望未來,林樵基認為農村民間金融將推動農業走向低成本時代,工業化的生産模式會迅速提升農産品的附加值,假以時日,中國新農業不僅可以自給自足,更能“昂首走出國門”。(記者 江家岱)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