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臺商雜誌&網路

臺商該如何“抱團”打“內銷戰”?

2012-09-11 15:00     來源:臺商     編輯:王思羽

  如今的大陸臺商們都在為外銷轉內銷“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在臺企聯、各地臺協的協助下,臺商們都期望能以“抱團作戰”的方式儘快打贏這場“內銷戰”。目前這種方式也初見成效,如東莞的“大麥客”、北京的“臺灣映像”、深圳的“天下e家”等都已建立起“只賣臺灣産品”的內銷平臺。在對大陸商業環境不了解並且以“一己之力”極難擠進內銷管道的情勢下,憑藉“抱團”所獲的人力、財力確實提高了“內銷戰”獲勝的概率。   

  在臺企聯第二屆副會長會第五次會議上,當大家遵照此思路討論如何“抱團”建立“臺灣精品綠色生活館”及“臺灣批發商場”時,一種“很特別”的聲音跳了出來:“建一個臺灣館是可以,但若建起來讓消費者只知道是臺灣人做的,進到裏面卻是他們不需要的東西,那就沒有意義了。”並且“我們應該做好産品組合,把有用的東西放在應該放的地方,這不是簡單的‘抱團’就能做到的。”   

  這位臺商“一語中的”地指出了大家思路中存在的缺陷:光顧著“抱團”卻忽略了“抱團”的技巧。眾所週知,建通路定要符合當地的商業規則,賣産品也一定要“適銷對路”,若“抱團”前沒有充分了解這些,恐怕“抱團”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並不是所有臺商做的産品都是好的,也並不是所有的臺商都適合去做批發或零售。什麼樣的産品就會有自己相應的客戶群,什麼樣的臺企也應該有符合自己的銷售通路。”這位臺商繼續説道,“我們應該先進行‘自我整合’,將臺企本身、産品及品牌都進行分類、優劣排序,提供豐富且適合的資源讓零售商、批發商、代理商自己去選擇。當我們經過仔細篩選的産品組合一推出就能被大陸通路商及消費者所需要時,我們才會真的有所突破。”   

  總之,臺商們要學會三個“抱團”的技巧:首先,要明確“抱團”集體行銷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推出各自優質的産品而非“臺灣特色”本身,所以在強調“臺灣”這一地域特色的同時注意不要“本末倒置”;其次,在“抱團”前,臺商們要“自我審視”、“自我規劃”,並且摸清大陸通路商乃至消費者的需求,找到彼此的契合點,“抱團”行銷符合雙方的需要才有“抱團”的意義;最後,“抱團”不要盲目地“抱”,可以透過臺企聯及各地臺協的平臺充分掌握資訊、自我整合,以“強強聯合”的方式去跟大陸通路商談、去獲得消費者的青睞。當“抱團”能産生“聚合效應”、能以強大能量吸引對方時,才算“抱團”成功。  

  要利用“抱團”戰術打贏“內銷戰”,掌握“抱團”技巧必不可少,這也許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更多的精力及資源,但卻是穩紮穩打的可靠辦法。正如臺企聯會長郭山輝在這次會議結束時所説,“我們不要好高騖遠,目前能做多少算多少!”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