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進能:特色是成功之母
如今,漫步上海的街頭,隨時可見的一句黃底綠字的廣告語:“洗不掉,找象王”,她以其特有的親和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使象王洗衣連鎖名聲大振。就憑這句家喻戶曉的廣告語,我與“象王”的創始人——黃進能有了一面之交。
一走進黃進能的辦公室,他一邊忙著接電話,一邊起身客氣地招呼“不速之客”入座。利用這一片刻,我仔細打量起眼前這個叱吒大陸洗衣業的風雲人物:中等個子,微微謝頂,飽經風霜的臉龐顯得格外精神,一投手,一舉足都虎虎有生氣。盡管洗衣是一個須臾離不開水的行業,可黃進能說話時卻把水分擠得幹幹的,一開口就謙稱自己喝得墨水不多,可真的講起話來卻出口成章,說古道今,滿腹經綸。
黃進能開門見山便以行家的口吻一再強調,從古至今人類生活四件大事:衣食住行,缺一不可,而“衣”高居首位,無可辯駁地突顯了其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如今琳瑯滿目、層出不窮的各類服飾相繼問世,帶動了古老而又新型的洗衣業的發展,去污、整新、消毒、熨皺,各種功能的綜合運用,人們已須臾離不開日常的洗衣,因此新人類親昵、形象地稱洗衣業為“人類衣服的特殊醫院”。
我有一種衝動使命感
小時候黃進能讀的書不多。出生于臺灣嘉義縣的窮鄉僻壤,好不容易念完小學,他不能再向愁容滿面的老爸老媽要錢上學。早熟的他單槍匹馬到臺北去闖蕩,白天做工,晚讀夜校,一讀就是5年,先後讀了商業、化工兩個專業。20歲那年,黃進能白手起家,創辦了臺灣建臺化工實業有限公司。4年後亮出象王品牌,成立了臺灣象王洗衣器材有限公司。經20多年的苦心經營,現今“象王”已成為島內無人不曉的一個傳統品牌。
從小打小鬧,到連鎖成網,“象王”的生意越做越火紅,可具有強烈另類意識的黃進能從一個老板的角度常有憂患意識。他身經百戰後真實地感悟道:在臺灣要確立洗衣業第一品牌真不容易,一年下來,洗衣、洗衣器材、化工材料、連鎖加盟的總營業額也就2個億新臺幣。洗衣業在海島的競爭絕對白熱化,臺灣地區擁有5000多家幹洗店,臺北市就遍布了1300多家,再要突破難上加難。正當他苦思冥想發展良計時,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竟給他抓住了。
1993年,黃進能作為臺灣洗衣設備器材、洗滌劑協會理事長,應中國輕工機械協會邀請參加兩岸同行交流,到上海、廣東考察,這一來他就不想走了。大陸洗衣方法和洗衣設備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至少落伍近40年,這使他不免大吃一驚,而更為嚴重的是,大陸所選用的幹洗劑及設備大多是發達國家已經淘汰的產品,不僅對人體有害,而且嚴重污染環境。以四氯乙烯為例,有關專家一再警告,這是一種十分有毒的化學物質,它會刺激皮膚,對人體的肝臟、中樞神經造成傷害,大量吸入甚至會致命。但錢是擋不住的巨大誘惑,使用四氯乙烯洗衣,工藝流程簡單,技術含量低,便于操作,成本低廉,洗凈力強,光鮮亮麗,因此被大陸,包括上海洗衣店悉數採用。而北京的情況更為嚴重,北京疾控中心職業衛生所專家對當地20家賓館洗衣房調查得出的結論令人震驚:上述洗衣房四氯乙烯超標竟多達30倍!這不是在洗衣,這是在害人!黃進能急得拍案而起。
面對如此巨大的挑戰,黃進能熱血沸騰,“回想當年,我真的全憑一股衝動,而更重要的是一種不可明狀的強烈的使命感,我們不做,誰做?!現在不做,什麼時候做?!”
1998年年底,黃進能破釜沉舟,在人生的徵程中再一次單槍匹馬勇敢闖蕩,但這一次他去的不再是臺北,臺北已是“象王”的大本營。這一次他要遠渡海峽,去神秘的大上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