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漁農蔡江賜:到海南“先走一步”
在三亞市紅沙港內灣,有一片海水養殖池塘,這裡繁育著龍膽石斑、老虎斑、青斑、豬麻斑、海利斑、白包公、三刀、紅魚、金鯧等20多個海水養殖的魚苗品種,它填補了海南乃至大陸許多海水養殖的空白,帶動了海南海水養殖業的發展。這是臺商蔡江賜先生“比其他臺灣漁農先走一步”到海南的成果。
被氣候條件優勢吸引,“先走一步”到海南
第一次見到蔡江賜先生,令人印象深刻。他皮膚黝黑,眼角佈滿皺紋;年過半百,説起話來顯得精力充沛。
蔡江賜是臺灣嘉義人,自小以漁業為生。九十年代,臺灣經濟下滑,海水養殖行業遭遇“瓶頸”,海水魚苗90%只得銷往大陸,由於兩岸沒有實現“三通”,運輸成本昂貴。1996年,他前往廣東、福建、海南等地考察。“領著太太到三亞一逛,立即被這裡的自然氣候、海水環境優勢吸引。這裡的氣候非常好,同樣的技術條件,在三亞,種魚産卵比臺灣還要早兩個月。”蔡江賜先生説他很快做出了在三亞投資海水育苗繁殖的決定。
回到臺灣,一些朋友聽説後表示不理解,認為文化水準不高、很少離開臺灣的他,出門創業會很困難,紛紛到府勸説説“沒必要”。蔡江賜説:“當時的分析判斷,只有比其他臺灣漁農先走一步,自已才有出頭之日。”説起選擇海南投資的經歷,蔡江賜面帶笑容,對自已當年的先見之明蠻有自豪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