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精彩推薦

方丁玉 謀定全局制勝之道

2008-03-13 13:16     來源:中國臺商     編輯:張方翼

  創業維艱  “公家路”

  方丁玉將公司和家之間的路戲稱為“公家路”,而他在這條路上一走就是17年。從臺灣到大陸,從上海到揚州,無論是艱辛還是快樂,方丁玉一路走來,腳步執著而堅定。

  初識大陸  放棄上海轉戰揚州

  早在1989年,方丁玉就獨闖上海創業,但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長三角,在浦東開發之前仍然是一片沉悶,基礎設施、産業配套甚至人們的觀念還比較落後。當時,所有的設備都依賴進口,甚至小到一顆螺絲釘和産品包裝箱也必須從臺灣進貨。當時,一個集裝箱貨物的價格是四萬台幣,而從臺灣到上海的運費也高達四萬塊,産業配套的極度落後使創業之初的方丁玉步履維艱。

  在上海辛苦打拼了2年之後,方丁玉認為合營企業到了要擴大的階段,但原來的廠房租金已經上漲4倍,遭遇資金瓶頸的方丁玉開始尋找新的發展地點。

  一個偶然的機會,方丁玉邂逅揚州,“這裡文化氣氛濃、綠化率好,經濟水準雖不是很高,但一個待開發的地方才更有潛力。”1992年,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方丁玉做出了人生中的重要決定——放棄上海,轉戰揚州。

  “15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和農田”,方丁玉指著窗外,當時揚州廠區周邊飛鳥很多,每到下午四五點鐘還可以打到不少麻雀,這成了方丁玉艱苦創業生涯中一段難忘的回憶。

  四年之約  事業夢想振翅起飛

  剛到揚州時,方丁玉和當地一個工廠合作,他出資35%的股份參與合營。但是在合作中他提出要當總經理:“因為我是內行”,方丁玉向大陸方允諾四年內把本金全部賺回;如果做不到,甘願個人拿錢出來還給對方。這為後來方丁玉大展拳腳掃清了障礙,而方丁玉也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到合資企業中,不只是為了踐行四年之約,更是為了自己的理想抱負。

  最初的投資規模面積只有7畝地,而且沒有路,未來前途未卜、困難重重。為什麼有勇氣做出這樣的承諾?方丁玉説:“無論做什麼事情,態度都是最重要的。早期臺商給人的感覺並不好,往往花幾倍的價錢去造廠,造好後卻不辭而別。這種潛在的道德風險使得企業追求的只是一種短期效應,根本無法長期經營,而我一開始就是抱定了永續經營的態度”。

  讓方丁玉自豪的是,他的企業是唯一沒讓政府費神的企業,四年之約在三年半就使對方就完全收回了成本。到達四年後,對方選擇了退出,方丁玉也擁有了自己在大陸的第一家獨資企業,奮鬥多年的事業真正開始起飛。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