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對待災難片引發的心理不適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心理醫生蔣成剛:
敏感者易出現情緒障礙
蔣成剛分析説,因為一部電影引發心理危機有點言過其實。出現這種狀態的人一般本身性格較為敏感,電影的震撼人心的聲畫效果、災難性畫面會對其造成較強的衝擊。這種較輕的幻覺屬於一種急性應激障礙,是一過性的。一般人可以在一週左右的時間自我修復,恢復以往的心態和睡眠。
“我們看電影的眼光應該有更多的層面,不僅僅停留在災難本身。”蔣成剛醫生説,“在災難片中,對家庭成員情感的信任和珍惜,可以促使我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重視親情。而主人公在電影中逃生的經歷,也可以讓我們學習在突發災難中如何選擇適當的避險措施。”
不過,曾經參與過汶川地震心理救援的蔣醫生建議:“如果是曾受過地震災害、有心理障礙的人最好避免看這類災難片,以減少重復回顧的創傷性事件,加重心理創傷。”
心理學博士汪冰:
看完災難片更應珍惜現在
汪冰博士看了兩遍《2012》,對於網友説的做噩夢、消極情緒等,他説其實這些都是一過性的,因為影片拍得很真實,讓很多觀眾都感覺很緊張,神經緊繃,情感耗竭,才會讓人們一時無法擺脫那種情景,但是這種急性應激反應會隨著回到正常的現實生活而逐漸消失,不用太過緊張。
汪博士説:“看完災難片,應該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貴,好好愛身邊的親人才不會讓自己有遺憾。不妨從現在做起,坐在地鐵上或者公交車上,有些閒暇就給家人、愛人發一條短信,對你想要感激的人説聲‘謝謝’。”
有位哲人説過:“有時候,我們不是要消除對死亡的恐懼,而是要學會帶著勇氣生活。”這句話就是最好的安慰劑。那些出現心理不適的人應該多想想自己的家人,並善於發現身邊更多的快樂。
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治療病房主任郭蓄芳:
看喜劇片幫你緩解焦慮
“其實這部影片之所以會有較多人出現急性應激障礙,是因為以前現實中曾發生過的地震、海嘯等災難,可能有很多人沒有經歷過,會有些距離感,而該影片講的是整個人類即將面臨的世界末日,給人感覺是每個人都不能逃避的。”郭主任説。
郭主任説,這種急性應激障礙,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脫離刺激源,不要再看此類災難片、恐怖片等,回避開,就能逐漸減輕症狀,還可以找些輕鬆幽默的喜劇來看看,放鬆一下緊繃的神經,能很好地緩解焦慮。其次,應該投入現實生活中,把生活安排得更充實,就不會沉迷于影片的情境中。
最重要的當然是和家人在一起,得到家人的心理支援,就會讓你充滿安全感,不再恐懼和焦慮。當然,如果應激反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且超過一個月還未好轉的,應該去看看心理醫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