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票房下的隱憂:警惕電影界投機

時間:2013-07-17 09:52   來源:新京報

  2012年上半年票房高企,註定會吸引更多的投資進入這個市場。但不可否認的是,電影界充滿了投機主義心態,人們反其道而行,忽視創作重視行銷,把電影塑造成這個時代最優質的消費品的同時,也為未來的發展埋下危機。

  今年上半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票房超過了109億,這個數字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30億。這其中,票房前十名的國産片佔據45億,票房前十名的進口片則只有33億,《西遊降魔篇》更是以12億的票房佔據上半年票房的頭把交椅。毫無疑問,這差不多是中國電影人從未遇到過的高光時刻。國産影片票房的迅速增長,讓很多人看到了中國電影未來的希望,也讓很多人躍躍欲試。

  從客觀上看,上半年國産片保護月的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政策的導向使國産片有更好的客觀環境來阻擊傳統好萊塢影片的衝擊。這一點無可厚非,在兩種並不平衡的市場較量中,弱勢一方得到政府有效的支援,在歐洲和日韓等電影産業相對更發達的國家也屢見不鮮。另一方面,上半年中國電影市場沒有真正意義上如《阿凡達》一般的超級大片,而排在進口片票房首位的《鋼鐵俠3》,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系列影片産生的連帶效應。儘管如此,它的票房也只是稍稍高於那部賣弄情懷的處女作《致青春》,這在前幾年確實是不可想像的。

  除了這兩個原因,主觀上的類型傾斜也是重要的原因。創作者不再將大片作為導演生涯的必然目標,他們更加青睞中小成本製作的影片。這一方面避免了像前幾年國産大片盛行的時期,必須與好萊塢大片在同類型上硬碰硬,另一方面也更容易吸引投資人的注意。畢竟中小成本的製作風險更低,週期更短,在消費主義至上的今天,顯然是最佳投資選擇。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從《英雄》開始就沒有解決的國産大片困境,技術環節低劣,敘事能力粗糙,正是這些影片給觀眾帶來的審美疲勞,才會使消費者的品位逐漸傾向以喜劇片、愛情片為主的中小成本製作。

  這些風生水起的國産影片,也傳遞了觀眾對描繪當下社會的影片的需求。除了能夠跨越類型限制的“周星馳電影”《西遊降魔篇》、群星薈萃的王家衛藝術電影式的武俠片《一代宗師》和雄性激素過盛的“抗戰喜劇”《廚子戲子痞子》,其餘産生高票房的影片無疑都把目光投向了當代生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新銳導演出現在票房排行榜上。相對於大導演居高不下的身段,新導演更願意用更加通俗化、商業化的姿態來面對觀眾。當然,這些人未來會不會拍攝大製作影片,會不會嘗試其他類型尚未可知,而真正檢驗他們能力的下一部影片也並未出現。

  在這些原因的促使下,中國電影市場成績斐然。但相應的,國産影片普遍藝術水準不高、製作體系的各個環節尚不成熟、創作者大躍進式的浮躁心態,也逐漸成為上半年人們談論的焦點。畢竟《富春山居圖》和《不二神探》在刷高票房的同時,也刷低了人們對電影藝術的認識。電影界充滿了投機主義心態,人們反其道而行,忽視創作重視行銷,把電影塑造成這個時代最優質的消費品的同時,也為未來的發展埋下危機。要知道,市場好意味著投資會越來越大,票房成功的影片與失敗之作的比例也會越來越大。(王沐)

編輯:顧文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