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很多體育場館貪大求洋,偏愛大型賽事和演藝需求,而忽略民眾的普通運動需求。在我國每人平均體育資源稀缺的背景下,體育場館市場化運營可以提高場館的利用率,不失為保障人們享受運動樂趣的有效途徑
上周,“佳兆業”杯中國國際女排精英賽在深圳龍崗大運中心順利舉行。除了“郎家軍”交出三戰全勝的漂亮成績單讓人欣喜外,大運中心的運營模式也受到外界的關注。
今年年初,深圳龍崗區政府面向全球展開國際化招標,最終選擇上市公司佳兆業集團作為大運中心的總運營商。接管百日內,大運中心已經推出了20余場文體活動,並舉辦了迷笛音樂節、女排精英賽等重大活動。截至目前來看,這種市場化的運營模式初顯效果。
大型場館的賽後運營一直是個世界性難題,什麼樣的運營模式切實可行?大運中心的實踐具有探索意義。政府部門將既有設施移交給民營機構,由後者負責項目的改擴建資金籌措及運營管理,當約定期限屆滿後,全部設施再無償移交給政府部門,大運中心案例中的ROT模式應用,提供了一種可行方案。相比于政府,民營機構對市場有著更敏銳的嗅覺,當民營機構獲准成為場館的“管家”,將商業模式植入到體育産業鏈,實施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
目前,國內很多體育場館貪大求洋,偏愛大型賽事和演藝需求,而忽略民眾的普通運動需求。針對這一“弊端”,佳兆業集團投入上億元,升級改造大運中心的思路十分值得提倡。改造後的大運中心,既可舉辦大型活動,也能滿足市民平日進行游泳、羽毛球、籃球等健身活動的需求,幾乎每週有活動,每月有賽事,拉近了大型場館和普通群眾的距離。在我國每人平均體育資源稀缺的背景下,市場化運營可以提高場館的利用率,不失為保障人們享受運動樂趣的有效途徑。
在5月24日中國女排對陣古巴隊的比賽中,可容納1.8萬人的賽場上座率高達九成,連郎平都感慨,“很久沒有見到這麼多觀眾來看一場比賽了”。這種火爆場面緣起于賽事本身的精彩,但也與運營方提前暖場、大力宣傳、在交通餐飲等方面組織有力不無關係。由此可見,只要市場化運營得當,商業和賽事可以同樣精彩。
但需要提醒的是,對運營商來説,由於前期投入較大以及運營經驗較少,運營體育場館或許難以得到立竿見影的回報,只有耐心培育體育人口,不斷完善場館服務,才能逐漸挖掘出這一巨大市場的潛力。而在市場化運營中,如何平衡企業利益和群眾權益的關係,政府的監管也不可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