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赴港遊的“紅”與“黑”

2015年05月12日 08:24: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最近,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佈了全球《旅遊業競爭力報告》,香港在全球141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3位,比上次排名提升了兩個名次。香港在地面和港口基礎設施方面排名第一,價格競爭力排名127位,但是競爭力如何變成切實的收益呢?最近公佈的旅遊數據並不樂觀,尤其是大陸游客赴港的熱情趨冷,香港一些行業大受衝擊,即便是五一小長假,曾經熙攘的商業街也是門可羅雀。

  香港是個自由港,旅遊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佔香港經濟總量的4%以上,相關從業人員超過20萬。香港旅遊業競爭力在走強,而旅遊數據卻持續走弱,強弱之間,哪個才能代表香港旅遊業的真實狀況呢?競爭力走強代表了香港旅遊業比較樂觀的前景,而旅遊數據“不好看”則是眼前的窘境。五一期間,內地訪港遊客增長了兩成多,但是訪港過夜旅客卻減少了一成半,越來越多的遊客只是在香港轉机。正因如此,銅鑼灣這樣的奢侈品聚集地安靜了許多。

  “反水貨客”是香港近期旅遊數據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香港特首梁振英就説,反水貨客是反內地遊客的違法行為,這些行動嚴重損害了香港作為一個旅遊城市的國內、國際聲譽,必須遏止。的確,在網際網路時代,香港社會任何微小的分歧都可能被放大,情緒化的對立愈演愈烈,形成惡性迴圈,當香港背上“排外”的標簽之後,一些旅行社如何有效推薦遊客到香港旅遊就成了問題。目前赴香港的旅行團已經減少了一半多,香港旅遊業遭遇2003年以來最大的挑戰。

  十年之間,陸港經濟關係也發生很大的變化,且不論大陸經濟已無法讓任何一個地區小覷,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在GDP方面也超過了香港。香港的經濟增長率只有2%,而深圳基本可以達到兩位數。

  但是,大陸的發展和繁榮是香港的機會,而不是威脅,陸港之間需要相互適應。想一想,香港繁榮的秘密是什麼?一是全球自由港的開放心態,二是依託大陸腹地帶來的持久動力。隨著大陸經濟改革與開放,香港作為大陸與世界交流的橋梁作用越來越弱化,是保持現狀,還是進一步加強陸港的合作?從商品貿易到人員交流是很大的跨越,貿易是以物為仲介的交流,而旅遊則是人與人的交流,陸港交流的內涵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尤其是一年幾千萬人次的陸客赴港。

  隨著國民經濟日趨繁榮,消費能力日漸增長,越來越多的國人追求境外遊,而旅遊業也被各經濟體視為朝陽産業,香港卻為不斷增長的陸客而“煩惱”。不可否認,大量遊客的進入,給香港的經濟社會帶來一定影響。但香港經濟活力正來自於開放與法治,對“消費者主權”的尊重,這也是一個成熟市場經濟秩序的應有之義。當大陸經濟越來越融入到全球經濟體系,陸客也需要走得更遠去觀光、旅遊、消費,“水貨”空間縮小,那時的香港也許就沒有陸客潮涌的煩惱了。(孫興傑,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講師)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