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3日電 新聞分析:阿富汗戰事何以成美國“雞肋”
新華社記者邵傑
“雞肋”一詞源於中國典故,用於形容一件既不想繼續做下去又不願輕易放棄的事情。持續16年之久的阿富汗戰事似乎已經成了美國的一個“雞肋”,而根本原因在於美國不願意偏離其一貫遵循的以戰爭來結束戰爭的老路,不願意完全放棄主導權,讓當地人民解決問題。
美國總統特朗普21日説,他在權衡從阿富汗撤軍和繼續作戰之間的利弊之後,決定讓美軍繼續“為勝利而戰”。特朗普在講話中承認這一決定並非其初衷。他説,與大多數美國人一樣,他對於美國深陷阿富汗戰爭泥潭感到沮喪,最初想法是從阿富汗撤軍,但在仔細研究之後,認為匆忙撤軍會使得“伊斯蘭國”和“基地”等恐怖組織迅速填補權力真空。
特朗普強調,美國在阿富汗取得勝利的標誌包括打擊敵人、消滅“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以及杜絕針對美國的大規模恐怖襲擊。不過,特朗普對於如何取得上述勝利語焉不詳。他籠統地表示,美國將整合外交、經濟和軍事力量,並對在將來達成一個包括塔利班在內的政治解決方案持開放態度。
阿富汗是美國打響“反恐戰爭”的第一個戰場。特朗普也一再強調,美國在阿富汗的主要敵人是恐怖分子。但是西方很多專家認為,阿富汗戰事名義上是中東南亞地區反恐戰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實質上更像是傳統形態的遊擊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被美國作為主要打擊對象的武裝組織經常化整為零,頻頻在美軍預想不到的地方發動突然襲擊,防不勝防。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