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氾濫成美國社會頑疾

時間:2015-07-16 13:58   來源:人民網

  美國疾病防控中心近日發佈報告稱,從2002年到2013年,美國12歲以上的人群中,吸食過海洛因的人數增長了63%,死亡人數增加3倍。2013年,約有51.7萬美國人稱在過去一年內吸食過海洛因,8257人吸食過量致死。眼下,毒品氾濫已成為美國社會不得不面對的一大頑疾,但如何應對毒品問題,美國政府尚未拿出有效的辦法。

  現狀——世界最大毒品消費國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毒品消費國,全世界生産的毒品60%以上輸往美國。2002年以來,美國吸毒者佔全美人口的8.2%。

  吸毒和精神藥品濫用有深刻的社會根源。在美國,吸食海洛因和大麻並不鮮見,甚至在道德上也無大礙。所以,整個社會對此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美國總統奧巴馬曾承認年輕時吸食過大麻。

  在美國,很多人認為,吸毒是個人問題,只要個人控制、不産生嚴重後果就沒問題,近年來大麻合法化運動就是這種想法的體現。各項調查顯示,一半左右的美國民眾認為吸食毒品“沒問題”,近一半的人表示未來會“嘗試”大麻等毒品。全美合作禁毒委員會主席詹姆斯布克認為,這種態度將導致更多的年輕人“以身試毒”。

  吸毒人數增加還有兩個最直接的原因。一是美國與南美洲的毒品産地只有一海之隔,毒品非法交易令美國執法部門防不勝防。根據美國緝毒局提供的數據,2000年—2008年間,每年在美墨邊境查獲的海洛因在500千克以下,2013年這一數字上升為2196千克,是之前的4倍多。這顯示出販毒集團的猖獗以及美國市場的“誘惑力”,使輸入美國的海洛因數量增加、價格更低、更容易獲得,加劇了社會公共衛生危機。二是鎮痛劑等處方藥物濫用。開具處方也是一個難以破除的利益圈子,處方藥增加,醫生、藥店和醫療保險公司都有利可圖。

  趨勢——毒品濫用呈現低齡化

  美國疾病防控中心的報告顯示,整體來看,吸食海洛因的人多數是居住在城市裏的青年男性,年收入在兩萬美元以下,且大部分沒有醫療保險。比如馬利蘭州巴爾的摩非洲裔聚集區就是毒品交易氾濫的區域。

  毒品使用正呈低齡化趨勢,18歲至25歲的年輕人吸食率增加了1倍多。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市衛生官員也注意到,“癮君子”的面孔越來越年輕。原聯邦檢察官、眾議員約翰卡特科認為,毒品問題不僅是城市問題,還蔓延到郊區,成為全社會共同的頑疾。

  大學生班尼西門尼斯認為自己的經歷很典型,“我先是服用精神藥物,後來使用效力更強的毒品,只要需要,海洛因也能買到。”毒品在美國大學校園很容易獲取,就讀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留學生麥博向本報記者證實:“在美國大學校園,毒品並不罕見。如果週末看到哪個宿舍房門緊閉、煙霧繚繞,很可能就是有學生在吸食大麻。”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吸食海洛因概率較低的婦女和中高收入階層,吸食率正在上升。2002年到2013年間,美國女性吸食海洛因的比例增加了1倍,白人男性吸食者也增加了1倍多。

  此外,報告顯示,96%的海洛因吸食者還同時使用其他毒品,61%的吸食者至少使用其他3種毒品,45%的吸食者服用鴉片類藥物。2013年因吸食海洛因致死的8000多人中,59%的人同時使用其他毒品。美國疾病防控中心主任湯姆弗裏登傷感地説,他對濫用注射藥物死灰複燃很痛心,而最讓人擔憂的是海洛因“在整個美國社會的氾濫”。

  前景——應對措施難見成效

  社會評論家丹尼爾雷蒙德指出,海洛因注射等給公共衛生帶來不小壓力。在海洛因使用者人數飛速增加的同時,丙型肝炎、艾滋病感染者的數量也在快速增加,這兩者有直接關聯。很多毒品注射者共用針頭,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增加了血源性傳染病的感染幾率。

  今年,印第安納州斯科特縣集中暴發的艾滋病疫情主要原因就是共用感染病毒的毒品注射器。印第安納州衛生部門的調查發現,100多個艾滋病感染病例幾乎都來自人口僅4200多人的斯科特縣奧斯汀鎮,其中有至少80%的人注射了一種處方止痛藥或吸食海洛因。

  毒品問題還給其他社會領域增加了壓力。紐約州雪城衛生保健所醫生傑裏米克勒曼斯基説,戒毒的人排起了長隊,保健所只能盡最大可能提供支援,增加工作人員。普通人也能感受到毒品問題的嚴重性,“癮君子”還在雪城郊區偷竊以購買毒品。

  為應對日益嚴峻的毒品威脅,美國也採取了一些措施。2014年,美國制定了最新版《國家毒品管制戰略》,從減少毒品使用、減少處方藥品濫用兩個方面進行控制,並加強同墨西哥、哥倫比亞等國的合作,打擊跨境毒品犯罪。一些醫生還呼籲政府制定更嚴格的處方規則,加強對鎮靜劑的監管,防止有人因濫用鎮靜劑而染毒。

  不過,這些措施難見成效。此前,美國為了阻止毒品引起的疾病傳播,發起“更換針頭項目”,但由於兩黨爭鬥而無法順利實施。很多共和黨人不願支援此項目,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預防措施,而在於早期干涉和減少傷害。面對毒品氾濫問題,從整體而言,美國仍然面臨“吸毒—犯罪—監禁—吸毒”的怪圈,尚拿不出有效辦法。(張朋輝)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