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亞洲國家的戰略岔路口

時間:2014-08-25 13:59   來源:新華國際

   英國金融時報網25日發表美國前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為該報撰寫的題為《亞洲國家的戰略岔路口》的文章。文章説,在消費領域,亞洲總是充滿選擇。選哪款智慧手機?聽哪種風格的音樂?去哪種菜係的餐館吃飯?買哪一個品牌的汽車?這些都是亞洲人在消費層面每天面臨的決策。人們對品牌一直存在著某種忠誠度,這種忠誠還會繼續存在,其對象往往是國家照顧的生産商。不過,也有許多流行品牌具有更廣泛的跨境乃至區域吸引力——傳統上,日本豐田轎車是很好的例子,如今三星電子的産品及韓國流行音樂也具有這樣的號召力。

  儘管亞洲當代的繁榮背後潛伏著歷史原因導致的緊張及不信任,但亞洲政治精英及政府在各自的戰略關係中選擇盟友或喜好的國家時,受到的壓力和制約少得讓人吃驚。的確,一個令人矚目的事實是:多個亞太國家與美國保持著強有力的政治與安全關係,同時也與中國建立了強大且仍在發展的經貿往來,兩者相對和諧地並存著。

  這種不斷加強的關係框架的基礎,是幾十年來為中美關係注入活力的一種戰略理解。美國通過開放美國市場,準入中國的大量出口;也通過美國在促進亞洲和平與穩定方面的長期角色。作為回應,北京方面支援(或者不反對)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存在及領導地位。美國和中國的這種“大交易”是一個老牌國家和一個崛起國家之間的交易。從根本上説,這種至今已持續逾40年的大交易,為全亞洲史無前例的進步提供了保障。

  然而,如今有人擔心,兩國首都——事實上還包括整個亞洲——都有人在更加密切地審視這種戰略安排。在華盛頓,有人擔心美國正步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ean Trap,指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做出回應,從而使戰爭不可避免——譯者注),而中國將公開尋求終結美國的全球領導者角色;與此相對應,在北京,也有人日益警告,美國在亞洲的同盟關係和前沿部署部隊不再有利於中國登上全球舞臺,而是正被用來阻礙中國的崛起。

  此外,在整個亞洲還存在一種更響亮的呼聲,呼籲各國重新評估長期的戰略“站隊”。比如,澳大利亞幾位知名的戰略家及評論家(包括不止一位前總理)聲稱,澳大利亞現在應當從根本上轉向,降低對澳美政治關係與合作的強調,轉而與中國政府保持良好關係。同樣,新加坡也出現了引人注意的聲音,這些聲音日益清晰地傳達出這樣一個觀點:這個面積狹小的島國必須日趨尊重地理格局而非地緣戰略,向中國靠攏,即使與美國關係疏遠也無所謂。

  當然,諷刺的是亞洲那些在政治上和商業上都明顯成功的國家(包括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尼和韓國),也正是那些與美國保持強有力的政治和安全關係、同時又與中國建立穩健經貿聯繫的國家。還有一個事實是,雖然當代亞洲存在種種緊張關係,然而無論是中國政治體制內人士還是美國高層人士,都沒有人真的呼籲各國作出這種戰略選擇。的確,如果各國開始正式從根本上選邊站隊,亞洲將迅速陷入新的冷戰。人們對圍繞美中關係的事關重大的外交有很多評述,但在現實中,一些最有穩定作用的外交活動實際上是由亞洲中等國家開展的,它們努力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取得平衡,與雙方都維持良好關係。

  擺在亞洲國家面前的戰略分岔路,也許不是美國和中國間那種微妙的選擇,而是日本和中國間那種差異鮮明的選擇。隨著日本逐漸擺脫二戰後的種種限制,對中國採取懷疑立場,並拉攏一些對中國的強硬姿態日益不滿的國家,中國政府可能尋求制衡日本日益活躍的政治動作。就目前來説,各國並沒有受到在中美之間作出抉擇的壓力。然而,中日間日益尖銳的對峙可能令兩國陷入曠日持久的競爭關係,在此過程中迫使其他國家選邊站隊。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