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淩晨,武漢突降大雨,武昌中北路車家嶺路口因地勢低出現漬水,一名工人趟著齊小腿深的漬水,頂著暴雨,守衛在街中間的窨井邊,向路人及過往車輛示警,並手工保持窨井正常排水。有路過的網友將這感人一幕拍下,發上了微博,引發網友盛讚,被譽為“排水哥”。(7月22日《武漢晚報》)
近期媒體上,一個個“排水哥”的舉動確實讓我們感動,無論是南京的“人體護樁”,還是湖南的“人體標誌”,抑或是湖北的“排水哥”。在感動之餘,我們理應發出這樣的疑問:面對一個個“排水哥”,誰更該“羞,羞,羞紅了臉!”?
關注一個個感動公眾的“排水哥”,更應該反思,這些感人的舉動是必須出現的嗎?這些雨水中的感動,我們能不能一再這麼承受下去?這些感動,無論是社會,還是有關部門,還是民眾,還是當事人,都無法承受因為城市規劃弊病帶來的傷痛。國家防總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以來全國累計30個省份遭受洪澇災害,受災人口4770萬人,因災死亡300多人,失蹤200多人。這些數據還顯示,洪澇災害帶來的危害城市大於農村,因為農村有較多的河流可以排水。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是內澇最嚴重的時候。每年的這個時候,全國各地的城市都會做同樣一件事情,那就是排澇。為此付出的人力是巨大的,為此付出的資金也是巨大的,為此付出的損失更是巨大的。可是,我們在這樣的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治理之中收穫了什麼呢?是年年治理,年年依舊的傷痛。
面對城市內澇,確實到了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了:如其把鉅額資金用到夏季“排水”中,為什麼就不能把這些錢用到事前的防範上?轟轟烈烈去排水,倒不如把錢花在城市規劃上。
入汛以來,多地出現強降雨,讓一座又一座城市陷入內澇之困。我們首先來看看造成內澇的原因:新華社記者分別探訪城市“出口”現狀,發現西安主城區排水管網管徑設計較小、老城區路段設計標準低,武漢抵抗暴雨排水標準僅為一年一遇……其實,這幾個方面基本上涵蓋了城市內澇的原因。那麼,我們在城市建設中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不行嗎?多花點錢搞好地下排水管網,將設計標準改成百年一遇,加大管網的粗度。更可以依靠法律之手,確定“城市建設地下先行”的底線。讓法制之手成就城市的地下管網之豐富。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經表示,力爭用10年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這樣的表態值得讚一個,但是我想10年可行,但要從現在開始,從新小區開始,從新城建設開始,別光要地上的“臉蛋”不要地下的“屁股”!
每年用於內澇治理、用於排水的錢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筆錢用錯了地方,如其勞民傷財去排水還不見效果,倒不如痛下決心搞好“裏子工程”來的實在。面對“排水哥”的善良,有關方面都該像楊鈺瑩唱的那首歌曲一樣:“羞,羞,羞紅了臉!”